摘要:晨光透过吊脚楼的木窗,新认定的苗族古歌传承人小徐坐在74岁的老传承人张奶奶脚边,侧耳捕捉那些裹挟着古老传说的颤音,膝头摊着抄满苗文注音的笔记本,手指跟着古歌调子在膝盖上轻轻叩击,低沉悠远的古歌如山间清泉般流淌。近日,贵州省台江县检察院检察官对苗族古歌传承问题整
柳盘龙陆雨霖
晨光透过吊脚楼的木窗,新认定的苗族古歌传承人小徐坐在74岁的老传承人张奶奶脚边,侧耳捕捉那些裹挟着古老传说的颤音,膝头摊着抄满苗文注音的笔记本,手指跟着古歌调子在膝盖上轻轻叩击,低沉悠远的古歌如山间清泉般流淌。近日,贵州省台江县检察院检察官对苗族古歌传承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时,看到了令人动容的一幕。
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一带是全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在此流传着一种以创世为主体内容的诗体神话,俗称“古歌”或“古歌古词”。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和“经典”,大多在婚丧活动、亲友聚会等场合演唱,具有史学、民族学等多方面价值,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5年3月,台江县检察院检察官在开展公益诉讼监督中发现,苗族古歌的传承发展遇到诸多难题:传承人老龄化问题明显,大部分传承人年龄较大或已去世,年轻一代传承人学习兴趣不浓,40岁以下传承人仅有16人。同时,因为缺少传承活动场所,供新传承人学习的教材老旧,资金支持较少,宣传力度小,社会关注度低,新传承人培育工作举步维艰,面临传承链断裂的风险。此外,苗族古歌的搜集、汇编大部分靠传承人自行整理,少数老传承人不识字、不会整理,许多珍品面临失传。
4月8日,台江县检察院向该县文旅局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必要支持。台江县文旅局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迅速制定整改方案,安排专人做好整改工作,通过加大展演力度、加强数字化建设、扩大宣传覆盖、完善传承人培养计划等措施,保障苗族古歌的传承发展。
4月12日,贵州人民出版社与台江县文旅局在台江县新华书店举办“苗族古歌神话故事绘本创作分享会”,并在网上直播。分享会围绕古歌叙事体系、歌词文本的当代转译、韵律与融合、数字化传播创新等深度对话,提升苗族古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6月3日,台江县文旅局按期回复检察建议,称已制定《台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和管理办法》,开展省级、县级传承人的申报认定工作,新增了11名县级传承人,1人入选国家级苗族古歌传承人,进一步充实了传承力量;投入11万元资金,完成传习所硬件设施的更新和升级;推动非遗传承数字化建设,完成国家级传承人王安江、刘永洪传唱记录影像的收集整理和数字化储存,并作为传习和宣传资料;结合传统节日和民俗节庆活动加大展演力度,如将苗族古歌作为苗族姊妹节系列活动的核心环节推出;邀请县内外传承人联合演出,促进各地传承人技艺交流。
6月26日,台江县检察院组织召开听证会,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人民监督员对该案整改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工作人员讲解、观看图片等方式,参会人员一致对整改成效给予肯定。
来源:蚌埠检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