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女子杀害两个亲生孩子,行李箱藏尸4年,被拍卖后才发现!惊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09:58 1

摘要:”——刷到这条新闻时,正在地铁上,手机差点掉地上。8岁和6岁,刚好一个刚会写整篇日记,一个还在换门牙,就这么被亲妈叠成“行李”,锁进仓库,一放四年。

“行李箱里装的不是旧衣服,是两个孩子。

”——刷到这条新闻时,正在地铁上,手机差点掉地上。8岁和6岁,刚好一个刚会写整篇日记,一个还在换门牙,就这么被亲妈叠成“行李”,锁进仓库,一放四年。

谁受得了?

四年里,仓库租金从信用卡自动扣款,账单按时寄到,没人发现异常。

直到去年8月,一对二手淘货小夫妻花400纽币拍下这两个“盲盒”,拉开拉链,一股腐臭味冲出来,他们以为是死猫,结果看见小小脚趾。

警方后来形容:塑料包得严丝合缝,像超市里的冷冻肉。

听得人直掐自己大腿,提醒自己“这是真事”。

陪审团只花俩小时就拍桌子:谋杀,没得跑。

辩方拼命往“抑郁”上靠,说老公癌症死后她天天想着“带孩子一起走”。

可检方甩出用药记录:去甲替林一次买90片,分三次喂,剂量精准到毫克——这哪是情绪崩溃,分明是算过账的。

最扎心的是,孩子体内没挣扎伤,大概率是在睡梦里被亲妈抱在怀里送走的。

想想平时自己娃发烧,妈整宿不睡量体温,对比之下,同一张床,两种命。

量刑听证会刚结束,检察官直接放话:别拿最低10年糊弄人,至少17年不许假释。

法官没当场敲锤,说等明年1月再判,给双方“冷静期”。

可新西兰本地妈群已经炸锅:17年?

两条命哎,平均一条8.5年,划算吗?

更离谱的是,韩裔律师团还在打“程序牌”,打算把案子往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递,说引渡流程有瑕疵。

一句话:想翻案。

消息一出,奥克兰移民妈妈圈连夜教孩子背报警电话——111,生怕哪天自己也“被抑郁”。

这边官司没落地,新西兰政府先动手:儿童安全法案连夜打补丁。

以后租仓库,只要超过半年没人续费,公司必须开箱抽检,发现可疑“重物”直接报警。

别小看这一条,本地Storage King股价当天跌5%,老板苦着脸说:“我们干的是仓储,不是刑侦。

”可谁让你当年收租金时没多问一句?

最难受的是孩子外婆。

十月开庭那天,老太太满头白发坐在旁听席,手里攥着两张幼儿园毕业照。

她第一次对媒体开口:女儿该罚,但“能不能别关到死,给她一个改的机会?

”镜头扫过,她指甲缝里全是淤青——据说是抢行李箱时自己掰的。

没人敢接话,连记者都闭嘴。

亲闺女杀了亲外孙,这题怎么解?

案子拖到明年,李夏京还在押,每天能看一小时电视。

新闻里偶尔放儿童公益广告,她换台的速度比狱警还快。

狱友透露,她睡前拿牙刷在墙上划正字,已经划了647道。

有人猜她在算引渡日子,也有人说是孩子生日。

谁知道呢,反正墙皮刷白一次,她又重新划。

看完卷宗,最深的无力感在这儿:老公病逝、移民没亲人、社区护士上门三次被拒之门外,如果她第一次说“我想死”时,有人硬拉她去趟诊所,会不会不一样?

新西兰儿童部统计,去年高风险家庭名单里,韩裔单亲家庭占比从0.7%飙到2.4%,翻了三倍。

数字冷冰冰,背后是多少个站在厨房发呆的妈妈?

别等下一个行李箱发臭。

今天如果你身边有单亲爸妈,别只问“吃了吗”,多问一句“你最近睡得好吗?

”要是对方笑着说“还行”,却眼圈发黑,直接帮TA预约GP,别客气。

救人不一定靠英雄,有时候一句“我陪你去”就够了。

来源:吉萨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