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概就像考场上翻开试卷发现第一题就不会,身后还坐着全班最爱起哄的同桌,等着你出丑。
老罗那天直播,弹幕还没刷两轮,贾国龙的表情就变了。
那种表情,像是刚咬下一口自家预制菜,结果没加热透,牙都凉了。
直播间没开美颜,表情管理全靠本能,脸上的皱纹比西北风还凌厉。
你要是问我那场面像什么?
大概就像考场上翻开试卷发现第一题就不会,身后还坐着全班最爱起哄的同桌,等着你出丑。
谁都说餐饮圈这几年风浪大,可真到自己被点名,才知道浪来的时候是啥感觉。
其实预制菜这茬,西贝不是第一个翻车的。
前几年海底捞也碰过类似的雷,火锅底料都快变成工业品了,结果被老饕一句话带跑偏,生意顿时一落千丈。
那场直播,弹幕里各种“西贝变味了”“预制菜吃出塑料感”,说得比美团点评还真。
数据这玩意儿不会骗人,西贝最近两年好评率掉了十几个点,回头客坐标轴一路下滑。
你以为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和SEO关键词没啥用?
偏偏就是它们,把品牌神话撕了个口子。
说起来,贾国龙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
2019年那会儿,他还在饭圈里扮演“餐饮预言家”,各种媒体专访、头条热搜,仿佛西贝能躲过一切风暴。
结果疫情一来,资本市场和餐饮江湖都翻了船。
生意难做,效率优先,预制菜、低价油轮番上线。
老厨师慢慢退场,白大褂都快当成古董挂墙上了。
上市的算盘珠子打得啪啪响,概念和故事说得比菜还香。
就像球场上老将还没来得及调整战术,便被新人一波快攻打得措手不及。
说回那场直播,有人觉得老罗是蹭热度,有人说他说真话。
其实不用谁站队,老罗的那几句话比“流量带货”要狠得多。
预制菜、劣质油、缺厨师证,哪一条不是行业的老毛病?
一刀刀下去,不带一丝情面。
贾国龙面上还硬撑着,心里估计已经把上市计划推迟了好几轮。
餐饮行业的泡沫,被一场直播捅破,谁还敢说互联网没点震慑力?
西贝的路,其实像极了最近几年那些“网红餐厅”。
前脚开业排队三小时,后脚评论区全是差评。
标准化、效率、流水线,说白了就是让每一口饭都变得一样无趣。
你问我这样能不能活下去?
短期看,利润表上数字还在跳,但消费者的嘴最会投票,回头客不来,粉丝也会跑。
羊肉泡馍还能不能吃出当年的劲道?
评论区比大数据还灵敏,风向说变就变。
说到这里,脑子里不由自主跳出来另一个场景。
前几年体坛也闹过类似的事,某球星靠数据刷榜,比赛一到真刀真枪,反倒被新秀打得落花流水。
套路玩得再溜,赛场和餐桌都一样,终究要拼真本事。
贾国龙原本想靠“餐饮概念”拿下资本市场,没想到半路杀出个老罗,直播间里“平西王”一顿猛怼,所有套路全见底。
有意思的是,这两位大佬还真有几分惺惺相惜的味道。
一个是餐饮老炮,一个是嘴炮老罗。
你说他们不懂彼此?
未必。
贾国龙嘴硬心软,老罗嘴毒心明。
行业的困局,谁心里没点数。
西贝被点名,不是结束,更像一场行业自查的开端。
别的品牌看笑话,看着看着就该轮到自己。
再说说行业背景,预制菜到底能不能救市?
资本喜欢标准化,厨房喜欢省力气,消费者却越来越挑剔。
数据分析显示,预制菜上线后,西贝门店流量下降、复购率下滑。
你说是趋势也好,是毒药也罢,最后拍板的还是那群天天在小红书吐槽的“深夜美食家”。
SEO关键词、行业综合热度、品牌舆情……这些词在餐饮圈已经不是玄学,是决定生死的冷冰冰现实。
你看这场闹剧,谁都不是无辜的。
餐饮人想赚钱,消费者要口碑,资本要故事,媒体要流量,大家都在各自的泥潭里翻滚。
行业洗牌、品牌危机、舆论风暴,餐饮江湖从不缺热闹。
谁笑到最后,谁掉进泥坑,没人能提前预判。
写到这,突然想起小时候第一次吃西贝,满嘴羊油、热气腾腾,觉得那味道能撑起半个人生。
现在的西贝,味道和回忆,哪个还能留下?
你说预制菜是未来,还是餐饮业的坟头草?
弹幕区见,咱们不整虚的,杠起来!
来源:娱七娱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