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0日,2025年全国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研讨会暨中国创造学会创新创业创造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会在山东理工大学顺利举行。当日下午,同期举办的 2025 年全国中小学创新创业创造教育论坛上,中国创造学会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皮发万以《哲学视觉的创新创业创造
9月20日,2025年全国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研讨会暨中国创造学会创新创业创造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会在山东理工大学顺利举行。当日下午,同期举办的 2025 年全国中小学创新创业创造教育论坛上,中国创造学会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皮发万以《哲学视觉的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为题发表主旨演讲,首次提出在创造学与创新创业创造教育领域打破笛卡尔身心 “二元论”、树立 “身心一体观”,并系统公开学习速率、提取速率、学习迁移及行为实践的具体训练方法,为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发展提供全新理论视角与实践路径。
打破笛卡尔身心 “二元论”,确立 “身心一体” 教育认知
演讲中,皮发万首先聚焦哲学界长期争论的 “人体(含脑)、心智、行为三者关系” 问题,重点剖析笛卡尔身心 “二元论” 的局限性。笛卡尔曾以 “我思故我在” 提出核心观点:除身体动作外,心智与身体相互独立、互不关联。但随着 20 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一观点已被科学界普遍摒弃,“20 世纪下半期的思想特征便是对笛卡尔二元论的背离”。
皮发万明确提出,创新创业创造教育需树立 “身心一体观”—— 身体与心智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大脑是心智活动的生理基础,而心智活动又需通过身体的感知、行为实践及生理反应得以体现。他引用崔永一老师的观点进一步佐证:“思维并非仅发生在大脑中,而是与整个身体的生理状态实时参与、互动的过程。要增强思维能力,就要学会倾听身体信号并主动调节身体状态。”
构建成绩计算公式,揭示创意源头与提取速率关联
基于 “身心一体观”,皮发万创新性地从哲学角度提出评价学校成绩的数学公式:学校成绩 = 学习速率 × 学习时间,并由此推论出 “提取速率 = 学校成绩 ÷ 学习时间”。这一公式将抽象的 “学习效率” 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为教育效果评估提供新维度。
同时,他首次揭示创意生成的核心逻辑:创意(被文学界、佛教界称为 “灵魂”)的源头是 “提取速率”。具体而言,创意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通过高频调用长期记忆中的知识储备,触发大脑神经突触的强化机制,最终形成的思维成果。这一观点将 “创意” 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通过 “提取速率” 训练提升的能力,为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打造教学内容闭环,串联创新全阶段与能力培养
为将理论落地教学实践,皮发万提出哲学角度的教育教学内容闭环系统,将创新的四个核心阶段与关键能力训练深度绑定:
创新 “准备期”:与 “学习速率” 训练一体,为创新积累知识基础;
创新 “酝酿期”:与 “提取速率” 训练一体,激活知识调用能力;
创新 “明朗期”:与 “学习迁移” 训练一体,实现知识的跨场景应用;
创新 “验证期”:与 “行为实践” 训练一体,将创意转化为实际成果。
这一闭环系统打破传统教育中 “知识学习” 与 “创新实践” 脱节的问题,形成 “学 - 用 - 创” 的完整链条。
公开四大能力训练方法,覆盖学习与实践全流程
演讲的核心环节,皮发万详细公开了学习速率、提取速率、学习迁移、行为实践四大核心能力的训练方法,既包含已有研究成果,也涵盖哲学角度的创新路径。
学习速率训练:多维度提升知识吸收效率
刘轩《唤醒内在的学习力》推荐方法:图像记忆法(信息转化为画面、编成故事)、组块记忆法、缩略词与口诀法、场景联想记忆法(家中行走联想记忆)、“点线面” 记忆法。
哲学角度创新方法:分为生理优化、心智策略、行为实践三类 —— 生理层面利用海马回记忆机制、结合交替练习与运动、通过饥饿调控激发 θ 波;心智层面强化元认知监控与刻意练习、管理动机与情绪、推动知识关联与组块化;行为层面采用主动回忆与间隔复习、运用费曼技巧驱动输出、优化学习环境与工具,并发挥各维度协同作用。
地方实践成果:重庆结合脑科学高效记忆法,培育出 “张哲图像记忆法”,为学习速率训练提供地方经验。
提取速率训练:强化知识调用与记忆激活
刘轩《唤醒内在的学习力》推荐方法:间隔式提取、闪卡记忆英文单词、趣味记忆测试、“必要难度” 训练、向同学讲解知识。
哲学角度创新方法:分块递进式提取法、主动回忆强化复习、疲惫耐受训练、输入 - 提取动态平衡、环境适配策略。
学习迁移训练:实现知识跨场景应用
皮发万指出,脑科学中学习迁移的核心方法是 “通过类比过去预测未来”,无传统创造学中的创新技法;但 “和田十二法”“组合法”“列举法”“头脑风暴法” 等创造学技法,因符合大脑神经机制,可作为学习迁移的拓展训练方法。
哲学角度创新方法:从五方面构建体系 —— 认知机制层面(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重组性迁移)、教学策略层面(横向与纵向迁移结合、情境化教学设计、案例对比与图式归纳)、元认知层面(自我提问与反思、培养迁移倾向)、知识处理层面(知识图谱构建、记忆术与策略工具)、创造性迁移层面(模式创新与再创造、逆向迁移应用、协同增效策略)。
行为实践训练:推动创意转化为实际成果
哲学角度创新方法:聚焦五大维度 —— 目标导向的神经重塑(SMART 原则目标设定、神经可塑性强化训练)、认知 - 行为双循环干预(ABC 认知重构法、双过程思维训练)、环境 - 行为强化设计(行为设计四要素模型、情境模拟训练)、心智模式升级(元认知监控训练、心流状态诱导)、动态评估与迭代(PDCA 行为优化循环、跨周期复盘机制)。
此次全国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研讨会的召开,不仅完成中国创造学会创新创业创造专业委员会的换届工作,更通过皮发万常委的演讲,为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提供了 “身心一体” 的全新理论框架与可操作的训练方法。相关内容对推动全国中小学创新创业创造教育落地、完善我国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来源:山城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