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低空物流网纵向贯通横向融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0:59 1

摘要:在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一架载着50公斤蜂糖李的无人机在轰鸣声中缓缓升至90米高空,从蜂糖李在果园装卸到无人机落地交易市场,仅用十几分钟;在湖北秭归,脐橙出山的“最初一公里”从3小时缩短至10分钟;福建蓬华的无人机群与物流网点无缝衔接,鲜果24小时

在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一架载着50公斤蜂糖李的无人机在轰鸣声中缓缓升至90米高空,从蜂糖李在果园装卸到无人机落地交易市场,仅用十几分钟;在湖北秭归,脐橙出山的“最初一公里”从3小时缩短至10分钟;福建蓬华的无人机群与物流网点无缝衔接,鲜果24小时即可直达餐桌……时下,低空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正以近百倍的运输效率突破地形屏障,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改写山区果农肩挑背扛的历史。

破解运输难题:深山鲜果“飞”出山

秋果飘香,一架来自福建南平工业园区的150公斤级重载无人机,满载着当地特色农产品黄桃,从深山稳稳飞向福建邵武市桂林乡。据了解,今年桂林乡几万斤黄桃都将借助这条空中廊道运往市场,开辟销售新渠道。

据南平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利用大载重无人机替代传统陆地农机运输,能将深山鲜果吊运至集散点的时间从原本的近1小时缩短至8分钟,再通过冷链物流送达消费市场。这一方式不仅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最大限度保持了农产品的新鲜度,更通过运输方式的创新,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重庆山地丘陵面积占比超九成,“巴掌田”“鸡窝地”较多,农业规模化发展受限。近年来,当地依托先进的航空、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无人机服务农林种植管理全流程与生态监测管理等举措,布局无人机智慧物流体系,联合顺丰、京东、邮政等重点物流企业,做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条低空物流航线,探索布局三峡柑橘、巫山脆李等特色农产品无人机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消费者)物流配送航线。“我们以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为载体,带动交通、物流、巡检等多领域变革,与重庆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重点方向、现实需求相符,能够融合空天信息、利用智能网联等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重庆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深山里刚下树的水果、蔬菜,过去只能依靠人力和汽车等传统方式运输,崎岖的山路,不便的交通,都会影响运输效率和果蔬口感,包括影响农民的收成与收入。如今,低空技术可以将农产品直接从山上运输到市场。具体而言,可以根据当地农业风物特产,结合田间地头冷链仓库布局,利用重载无人机吊运作业方式,打破原有特别是高山地区农产品传统采摘模式,打造一条“产地直达冷库集散”的空中物流链,构建起“自田间、山头至餐桌”的快速通道。

低空物流联网:生鲜配送朝发夕至

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无人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场景正在上演。深圳、香港两地的“菜篮子”——深圳海吉星农批市场与丰翼科技合作,开通了首条低空专属运输航线。无人机搭载着保鲜农产品,从海吉星向香港消费端进行快速配送,大大提升了深港供应链效率。“这是全国落地的首个农产品无人机配送场景。”龙岗区低空经济推进工作专班招商组组长朱铭杰说,海吉星是国家级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日均农产品交易量近1万吨,满足了深圳市场约70%、香港市场60%的蔬菜供应,通过本次合作,海吉星专属低空航线开通,并与丰翼低空物流网络互联互通。农产品将“坐上”无人机,从批发市场到消费端的运输时间将大幅度缩短,运输损耗将显著降低,消费者也能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到更新鲜的食材。

在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西凡各庄村,满载新鲜鸡蛋的无人机降落在该村的养老驿站。站长杨彬熟练地打开无人机的配送箱,里头是一大箱鸡蛋,一颗都没有碎裂。“农企长期为驿站的老人提供鸡蛋,从前有专人取送,现在开始尝试用无人机运送鲜鸡蛋,更加方便快捷。”杨彬说。据了解,这架被当地居民称为“鲜蛋专机”的无人机,已经为养老驿站运送鲜鸡蛋将近一年,目前也为峪口镇的其他村、园区企业和超市等进行多点位、多品类配送。“无人机配送鲜鸡蛋,有效解决了传统物流在运输时间和产品保鲜上的难题。”该农企相关负责人表示,无人机最多可运载约30千克物资,1.5公里的路程仅用2分半即可到达,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确保鸡蛋能以最佳状态“飞到”村民身边。

业内人士表示,如今,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除了植保,已经开始参与到农产品的运输当中,大幅提高了效率,也保障了新鲜的口感,这算是当下低空技术应用内的一个新突破。

赋能千村万乡: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低空技术的发展,背后是政策的加持。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今年7月在上海举办的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也传出明确信号:低空经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已现赋能千行百业之势。此外,北京市去年发布了《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根据方案,将在北京延庆、平谷、密云、房山等有条件的区推动常态化低空物流配送应用。

据了解,目前,无人机在支持智慧农业发展领域已经相对成熟。我国目前是全球农业无人机应用面积最大的国家,每年作业超过21亿亩次,农业无人机飞行小时数占整个无人机行业的98%,航空植保统防统治效果较农民自防提升了10%—20%,农药使用量减少20%—30%。无人机及相关装备的应用让农业植保、播撒、信息监测等环节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精度。

专家指出,低空技术为农业产业链的纵向贯通与横向融合提供了“空中纽带”与创新平台。低空物流平台实现高价值、时效性农产品从田间直达加工、消费终端的快速低损运输,缩短流通链、保障鲜度品质、提升价值链。此外,搭载高清与VR/AR设备的无人机将催生“云观农场”“空中研学”等农旅文新业态;低空平台助力农业碳汇监测与交易。这些应用推动农业与物流等服务业深度耦合,培育新增长点,拓展农业价值创造空间。

而围绕低空技术应用,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也将蓬勃兴起。这些主体依托先进装备、专业团队与数据处理能力,为农户特别是小农户提供覆盖生产全链条或关键环节的高技术服务。这种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模式,有效破解了小农户应用高技术的成本、技术与风险壁垒,实现了先进生产力要素的社会化共享与高效利用,降低了应用成本,加速了技术普及,成为构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关键新生力量。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将极创建农业低空领域研发平台,打造“低空+智慧山地农业”场景应用研究室,加快引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研发机构。围绕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整机制造,支持重点企业探索装备制造和无人机整机共线生产示范。结合农业低空领域数字化建设,拓展北斗网格码、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识别、低空智联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低空+智慧山地农业”发展,同时建立健全与“低空经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

来源:中国食品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