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万翡翠标价缩水90%酿百万纠纷 商家拒发货被判赔50万陷经营危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0:58 2

摘要:2025年9月,一起因直播间标价失误引发的天价翡翠纠纷案引发热议。广东四会市某珠宝商在直播中将价值268万元的翡翠吊坠错标为26.8万元,被老客户周某抢购。商家发现错误后拒绝发货,却遭客户以“转卖违约”为由索赔152万元。法院最终判决商家赔偿50.95万元,但

2025年9月,一起因直播间标价失误引发的天价翡翠纠纷案引发热议。广东四会市某珠宝商在直播中将价值268万元的翡翠吊坠错标为26.8万元,被老客户周某抢购。商家发现错误后拒绝发货,却遭客户以“转卖违约”为由索赔152万元。法院最终判决商家赔偿50.95万元,但商家质疑客户合同真实性并提出上诉,称“半年利润化为泡影”。这场标价缩水90%的乌龙事件,成为直播电商风险管控的典型警示案例。

案件回溯至2023年3月31日,珠宝店主杨某为引流直播间热度,特意将高端翡翠的最终报价环节设为悬念。当晚直播间展示的满绿福瓜翡翠吊坠实际价值268万元,但新入职助理误将价格录入为26.8万元。长期消费超百万的熟客周某迅速完成支付,此时商家尚未察觉异常。次日核对订单时,杨某才发现这个致命错误——少写一个“0”直接导致标价缩水90%。商家紧急在4月2日直播中公开致歉,并寄送万元檀香摆件试图挽回,但周某坚持要求履约。

纠纷升级的关键在于周某提供的转卖协议。据法院文件显示,周某在购买次日(4月1日)便与陆某签订协议,约定以130万元转售该翡翠,收取定金后承诺7月底交货。而商家在4月3日正式告知无法发货时,周某声称已产生违约风险。2024年陆某起诉索赔159万元,经调解周某全额赔付。余姚市法院审理认为,商家主张的“重大误解”成立,但需赔偿周某实际损失49万余元,其中包含26万元定金损失及19万元预期收益。

商家对转卖协议的真实性提出强烈质疑。杨某指出,周某在商家尚未确认发货的4月1日就签订转卖合同,且约定5月才支付首笔定金,这种“货未到手先转卖”的操作违背交易惯例。更关键的是,周某在已知商家4月2日公开致歉的情况下,仍于4月收取陆某定金,存在利用时间差制造损失的嫌疑。尽管法院以“无法举证合同造假”为由采信协议,但商家已收集直播间录屏、后台沟通记录等新证据,拟在二审中推翻转卖损失关联性。

本案暴露直播销售高端商品的监管漏洞。业内人士指出,珠宝玉石类商品因单价高、鉴定难,更需建立价格双重核查机制。某MCN机构运营总监透露,头部直播间通常设置“价格三次确认”流程:运营初填、中控复核、主播口播核对。而涉事商家仅依赖新人助理单线操作,暴露出中小商户风险管控的薄弱。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直播购物纠纷中,37%涉及标价错误,其中半数以上最终以商家赔偿告终。

法学专家分析,本案凸显《民法典》第147条“重大误解”条款的适用困境。虽然商家成功撤销合同,但消费者实际损失仍获支持,这要求企业既要完善内部管理,也需考虑购买“标价错误险”等风控手段。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明指出:“法院在平衡经营者过失与消费者信赖利益时,越来越倾向‘止损补偿’原则。建议商家遇到类似情况时,48小时内主动沟通并留存证据,避免损失扩大化。”

这场因小数点引发的百万纠纷,既警示着直播电商粗放运营的风险代价,也为数字交易时代的契约精神划下新的注解。随着二审程序启动,司法如何界定“过错”与“损失”的因果关系,将成为影响行业规则的重要判例。

来源:豫东大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