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为二十卷,记录了春秋战国至汉代的诸子遗闻和社会典故,其内容以精彩故事和发人深省的哲理格言为主,富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说苑》是西汉刘向主持校理皇家图书期间编成的一部历史故事集。
原为二十卷,记录了春秋战国至汉代的诸子遗闻和社会典故,其内容以精彩故事和发人深省的哲理格言为主,富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这些名言警句,穿越千年风雨,至今依然在言传身教中发挥着启迪心智的作用。
1
力胜贫,谨胜祸,慎胜害,戒胜灾。
——《说苑·谈丛》
勤奋可以战胜贫困,谨慎能够避免祸患,小心能免除伤害,戒惧能防范灾难。
人生如同在波涛之海中航行,勤奋是划桨的力,谨慎是瞭望的眼,慎重是避礁的舵,警戒是防风的帆。
贫困和灾祸或许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应对。
勤奋让人破茧而出,谨慎使人远离暗礁。
智慧的人懂得未雨绸缪,而不是因懒惰或麻痹错失良机。
正如逆风行舟,前进的每一步都需要努力与警惕相伴,方能不负前程,抵达彼岸。
2
时不至,不可强生也;事不究,不可强求也。
——《说苑·谈丛》
时机未到,不可强行追求;事情未弄明白,不可强求结果。
正如自然界的规律,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这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如果在冬天播种,即使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得到丰硕的果实。
同样,在处理事情时,也需要耐心等待时机的成熟,积累必要的条件,然后才能水到渠成。
正如古人所说:“顺其自然,不违天时。”
我们应该学会顺应自然规律和事物发展的逻辑,不强求,不急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这样才能在今后的人生中,走得更远,看得更广。
3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
——《说苑·谈丛》
上天赐予你的机会,却不加以把握,不加以争取,其结果反而可能适得其反;时机成熟了,却不采取行动,其结果可能会反受其害,殃及自身。
机会就像那流星划过天际,转瞬即逝。
当上天慷慨地将机会送到我们面前时,这是一种莫大的馈赠。
如果我们因为犹豫、怯懦或者是漫不经心而不去抓住它,就像是把到手的珍宝丢弃,最终可能会陷入懊悔的深渊。
时机成熟就如同花开正好,此时若不迎接,任其凋谢,那么受到的伤害只能自己承担。
这就警示我们,要敏锐地感知机会的到来,勇敢地伸出双手,积极地迎接每个成熟的时机,莫让良机在指尖溜走。
4
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说苑·杂言》
宝剑干将的锋利,名闻天下,但是木匠用它来砍树,却不如斧头好用。
干将之剑虽名震天下,但脱离用途便失去其价值。
匠人治木,用剑华而不实,用斧才切合需求。
我们追求卓越时,往往容易忽略一个基本原则:适合比卓越更重要。
个人的才能若无法匹配环境与需求,最终不过是“曲高和寡”。
此句提醒我们,与其追逐外在的荣耀,不如找准自己的定位,让能力与需求相融,真正的价值才会脱颖而出。
5
德无细,怨无小。
——《说苑·复恩》
即使是微小的恩惠也是恩德,应当被珍视和感激;即使是微小的怨恨也属于仇恨,应当被避免和消除。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小事,它们如同细沙,一粒一粒地积累,最终可能汇聚成一座沙丘,影响我们的视野和前行的道路。
同样,怨恨也是如此,小小的不满和愤怒,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可能演变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因此,我们应该在小事上培养德行,比如对他人的一点善意、对环境的一点爱护、对自己的一点自律,这些都是德行的体现。
同时也应该学会放下怨恨,不让小情绪积累成大问题,保持心态的平和与宽容。无论面对的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应该以德行为先,以宽容为怀。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大道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