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把赌注押在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公司中,高达95%的公司没有看到有意义的收入增长。另一项研究探索了其最热门的应用程序之一——人工智能编码助手,结果表明,当程序员依赖人工智能工具时,他们的速度实际上会变慢。与此同时,大量报道
人工智能本应彻底改变劳动力的生产力,但到目前为止,情况并非如此。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把赌注押在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公司中,高达95%的公司没有看到有意义的收入增长。另一项研究探索了其最热门的应用程序之一——人工智能编码助手,结果表明,当程序员依赖人工智能工具时,他们的速度实际上会变慢。与此同时,大量报道讲述了一个越来越熟悉的故事:公司解雇员工,用人工智能取代他们,但一旦他们意识到这项技术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好,就会争先恐后地重新雇佣人类。
但究竟为什么人工智能在工作场所表现不佳呢?从理论上讲,一个能快速生成文章、能吐出代码、能就任何话题进行对话、能替你做笔记的工具,难道不应该对经济产生惊人的影响吗?
斯坦福大学和BetterUp Labs公司的研究人员在一份有趣的新报告中探讨了这个问题。在一项仍在进行的调查中,该团队调查了美国多个行业的1150名全职员工的反应,以梳理出人工智能内容如何在工作场所使用,以及它如何影响员工之间的动态。
他们的结论?人们正在用它来完成大量需要有常识的人来解决的繁琐工作,这削弱了它可以提高劳动力生产率的说法。
社会心理学家、BetterUp副总裁凯特·尼德霍夫(Kate Niederhoffer)在与同事一起为《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员工正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来创造低成本、看起来还可以的工作,最终却为同事创造了更多的工作。”
该团队将这种低质量的作品称为“workslop”(工作渣渣?),这是对“AI slop”的恶搞,“AI slop”是用来描述污染社交媒体的劣质AI文本和图像的俚语。他们将“workslop”定义为人工智能生成的工作,这些工作“伪装成好工作,但缺乏实质内容来有意义地推进给定的任务”。
当然,一些员工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来制作精美的作品。但许多人只是在提示符下按下“enter”键,然后传递人工智能吐出的任何乱七八糟的输出——因为,从表面上看,它似乎确实可以通过。
研究小组写道:“工作浪费的潜在影响是,它把工作的负担转移到了下游,要求接收者解释、纠正或重做工作。”“换句话说,它将努力从创造者转移到接受者。”
这是“认知卸载”的一种演变,心理学家用这个术语来描述将你的思维外包给一项技术,无论是计算器还是搜索引擎。然而,尼德霍夫和她的团队认为,人工智能内容“使用机器将认知工作卸载给另一个人”。
根据调查,40%的员工表示他们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收到过工作内容,其中超过15%的工作内容是人工智能生成的。其中大部分(40%)来自他们的同事,但16%的时间来自上级指挥系统。
作者写道,无论人工智能内容来自哪里,它的存在都创造了一种令人不安的工作场所动态,因为“当同事收到工作内容时,他们通常需要承担解码内容、推断遗漏或错误上下文的负担。”
一位在金融行业工作的受访者解释说:“这让我不得不决定是我自己重写,还是让他重写,或者就说它已经足够好了。”
“我不得不浪费更多的时间来跟进这些信息,并用我自己的研究来核实,”另一位零售业主管回忆说。然后,我不得不浪费更多的时间安排与其他主管开会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我继续浪费自己的时间,不得不自己重做这项工作。”
调查结果还发现,收到工作邮件的员工会对发送邮件的同事产生更少的印象。在数字上,5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认为使用人工智能的同事缺乏创造力,42%的人认为他们不那么值得信赖,37%的人认为他们不那么聪明。
“最令人担忧的成本可能是人际关系,”尼德霍夫和她的团队写道。
即使在一些有限的应用中,谨慎地使用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生产率或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进行优化,但这种细微差别与许多商业领袖采用这项技术的速度是不一致的——更不用说人工智能行业本身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嗡嗡声了。
来源:湖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