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丈夫“开车碾轧拖拽8米”死亡,“过失致人死亡”家属拒接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22:46 1

摘要:2021年3月6日清晨,武汉一名29岁女子干婷与丈夫争吵后离家,几分钟后在小区地下车库被丈夫驾车碾轧并拖行8.5米,最终身亡。

2021年3月6日清晨,武汉一名29岁女子干婷与丈夫争吵后离家,几分钟后在小区地下车库被丈夫驾车碾轧并拖行8.5米,最终身亡。

警方认定此案为“过失致人死亡”,检方也以此罪名提起公诉。

然而,死者家属始终无法接受这一结论,认为案件存在重大疑点,拒绝接受“过失”定性。

此案历经多次开庭、休庭与重新鉴定,至今仍未尘埃落定。

随着2025年9月26日新一轮庭审的临近,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这起令人心碎的事件。

一、争吵后的悲剧:女子离家即遭碾轧

2021年3月6日早上7时许,干婷与丈夫张某在家中因琐事发生激烈争吵。

据家属回忆,张某在争吵中曾表示:“你们今天一定要把她看好,不要让她出门,不然会出大事。”

几分钟后,干婷先行离家前往地下车库,张某紧随其后。

监控视频显示,7时26分,张某独自走出地下车库。

不久后,他拨打110和120,声称“老婆钻到车底下,我没看到,撞到她了”。

当干婷父母赶到现场时,女儿已被压在车下,现场血迹斑斑,拖行痕迹长达8.5米,车头车标破裂。

二、“过失”还是“故意”?罪名成争议焦点

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分局于2021年3月23日出具的鉴定意见认为,干婷系因颈部、胸部、腹部受钝性外力作用致机械性窒息死亡,同时伴有肝脏、大网膜破裂失血。

警方认定此案为“过失致人死亡”。

2021年10月,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检察院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对张某提起公诉。

起诉书称,张某在驾驶过程中“未尽到安全注意义务”,将妻子碾轧拖行,构成过失致人死亡。

然而,干婷家属对此坚决不接受。

干婷父亲干先生表示:

“我女儿身高1米6,当天穿着颜色鲜艳的衣服,怎么可能看不到?车标都撞裂了,这能是简单的过失?”

三、三次尸检未解谜团,关键痕迹鉴定缺失

案件审理过程中,家属多次要求进行事故痕迹鉴定,尤其是车辆拖痕、车速、碰撞角度等关键证据,但始终未能获得明确结论。

2021年11月,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曾退案,理由是“现场照片不能完整反映案件形成过程,视频未记录案发过程”,无法出具准确鉴定意见。

截至目前,该案已进行三次尸检。2024年8月出具的最新鉴定意见仍认为,干婷符合“遭车辆碾轧、挤压颈部及胸腹盆部,致全身多发损伤合并机械性窒息死亡”。

但家属委托的法医专家出具的书证审查意见指出,干婷的机械性窒息“缺乏车辆碾压颈部的客观条件”,不排除“先被撞击,再被扼颈窒息,后遭车辆碾轧拖拽”的可能性。

四、夫妻关系紧张,案发前正考虑离婚

据干婷父母透露,女儿与张某婚后关系紧张,曾多次因家暴报警。

2020年春节期间,干婷在张某老家遭其殴打,当地警方曾出警处理。

案发前,干婷已委托律师准备起诉离婚,并因张某转移其公积金、借款不还等问题产生激烈矛盾。

干婷父亲表示,张某在案发前曾向岳父母借款30万元,并骗走女儿公积金4万余元。

案发前几天,张某手机仍有3万元还款提醒。

五、两次休庭,母亲因焦虑突发脑卒中

该案原定于2023年1月4日首次开庭,但因种种原因两次休庭。

2024年1月再次开庭时,因家属提出重新鉴定请求,法庭决定休庭并同意进行第三次尸检。

长期的精神折磨让干婷母亲身心俱疲。

2024年4月,她因严重失眠和焦虑突发脑卒中,至今仍在医院康复治疗。干先生每天奔波于医院和法院之间,一边照顾妻子,一边为女儿讨公道。

六、网友心痛:这不是简单的“过失”

案件经上游新闻、新京报、大皖新闻等主流媒体陆续报道后,微博话题 #武汉女子被丈夫碾轧拖拽8米死亡# 阅读量迅速突破5.2亿,讨论量超86万条。

大量网友在话题下留言:“8.5米的拖行距离,车标碎裂、保险杠破损,这能是视线盲区?”

“吵架后不到三分钟就出事,时间线真的只是巧合?”

高赞评论普遍对“过失”定性表示难以理解,认为“若最终仅以三年以下量刑收场,家庭暴力的代价是否太轻?”

部分网友梳理公开判决书后发现,同类“地下车库驾车致人死亡”案例中,只要存在“提前争吵、车速较快、未第一时间刹车”等情节,部分法院曾以“(间接)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死”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他们据此呼吁武汉司法机关“参照同类判例,重新审慎评估主观故意”。

也有律师博主发布技术贴,引用《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速度鉴定标准》推算:车辆从静止加速到能形成8.5米连续拖痕,平均车速应在15—20公里/小时之间,“视线良好、光线充足的地下车库,这种速度下驾驶员理应能看到前方一米处的人体”,该条长图被转发超过12万次。

面对舆论,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官方微博于2024年10月两次回复网友:“已关注到社会关切,将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武汉市妇联亦表示持续关注案件进展,并已为干婷家属提供法律援助及心理干预。

网友在评论区接力写下“静待复查”“拒绝家暴”的标签,希望该案“成为反家暴司法实践的典型样本”。

结语:

四年零六个月,干婷的卧室仍保持原样:淡紫色床单、毛绒玩偶、全家福照片,书桌上是她25岁时拍的写真,一旁的玻璃盅里每天都有新鲜水果。

父亲干军说:“我怕她回来找不到自己的东西。”

每晚10点,他会把手机放在遗像前,播放外孙女录好的语音:“妈妈,我今天得了小红花,我爱你。”

那部旧手机早已卡顿,但他坚持充电,“想让女儿知道,我们一直在等她一个公道。”

四年里,干军夫妇往返法院、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42次,累计提交书面材料近600页;干婷母亲因长期失眠、急性焦虑,于2024年4月突发脑卒中,至今仍在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做康复训练。干军白天跑法院、晚上跑医院,两班倒的生活让他瘦了近15斤,“但只要还能走,我就会把这条路走到底。”

2025年9月26日8时30分,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第13审判庭将再次敲响法槌。

干军提前把外孙女托付给亲戚,自己整理了整整一袋证据复印件,“这次我准备了三页纸的问题,希望法庭允许我读完。”

他说,不管结果如何,只希望法官当庭说明——为何拖行8.5米仍属“疏忽大意”?“只要有一个能说服我的理由,我就签字息诉。

而对于关注此案的万千网友来说,他们期待的不仅是一份判决书,更是司法机关对家庭暴力“零容忍”态度的公开表态。

如一位网友在留言中所写:“我们保持关注,不只是为了干婷,也是为了每一个可能在沉默中受伤的人。”等待真相的,不只是一个父亲,还有整个社会。

来源:玉铉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