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日的岐山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智能温室的蔬菜长势喜人,食品车间的设备高速运转。9月23日,在2025年陕西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果媒体宣传推介活动现场,这碗承载着3000年周秦文化的岐山臊子面,正以三产联动的姿态,书写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秋日的岐山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智能温室的蔬菜长势喜人,食品车间的设备高速运转。9月23日,在2025年陕西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果媒体宣传推介活动现场,这碗承载着3000年周秦文化的岐山臊子面,正以三产联动的姿态,书写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岐山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一碗面’经济为核心,从种植、加工到销售,构建了完整产业链,实现三产深度融合,2024年总产值达22.23亿元,其中主导产业年产值17.34亿元,占比78%。”岐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娜讲到,“园区核心区域为凤鸣镇、蔡家坡镇、雍川镇、青化镇、故郡镇,以蔬菜产业为基础,通过七大工程20个项目建设,真正把资源优势变成了产业优势。”
走进陕西岐品福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浓郁的面香扑面而来。“从田间的小麦蔬菜,到车间的预制菜品,再到餐厅的特色美食,我们把三产拧成了一股绳。”公司总经理赵星浩指着自动化生产线说,“依托集团旗下的农业园和连锁餐饮,我们实现了‘种好料、做好面、卖好餐’的全链条布局,正在装修的新厂房投用后,产能将大幅提升,让更多人吃到正宗的岐山臊子面。”
在陕西岐稷隆盛农业公司的智慧温室里,数字化平台正实时显示着温湿度数据,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供给养分。“‘一碗面’的品质,根子在地里,我们用科技把‘靠天吃饭’变成‘知天而作’。”企业负责人牛亚辉告诉记者,“节水灌溉系统能节水60%、节肥30%,种出的西红柿、辣椒通过了绿色认证,直接供应面企做臊子,2024年年产值1200万元,这都是科技给农业赋能的结果。”
“秦椒是岐山臊子面的灵魂,通过产学研融合把这味‘灵魂调料’做成了大产业。”宝鸡德有邻食品公司副总经理宋宏星介绍说。“现在我们年加工辣椒8000余吨,日产辣椒酱10万瓶以上,还建了研学基地,让辣椒从‘调味品’变成‘文旅品’。”作为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突破育种技术,建成1200亩种植基地,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推行标准化种植。
产业发展的红利,最终惠及农户。“摘一斤辣椒能挣5毛钱,采收旺季一天能摘300多斤,一天就能挣150多元钱,我们就是附近村里的,来这干活既照顾了老人孩子,还有了一份收入,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在地里正在地里摘辣椒的村民开心地说。岐山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已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吸纳返乡农民工1000余名,带动1.8万农民就业,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2万元,较全县平均水平高出21%。
从智慧农业的精准种植,到标准化车间的精深加工,再到农旅融合的品牌传播,岐山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一碗面”为纽带,构建起三产联动的产业生态,不仅要让岐山臊子面香飘全国,更要让这条产业链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链条”,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来源:吃喝玩乐最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