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3日傍晚,大皖新闻记者从阜阳交警处获悉,该号牌不符合新能源汽车号牌编码规则,阜阳当地新能源汽车号牌目前均以“皖K D”或“皖K F”开头,交警看到车牌后当即展开调查。并在该视频下留言:“这副新能源车牌是在哪个车管部门申办的?请配合辖区交警调查,接受处理。”
大皖新闻讯9月22日,一名网民在短视频平台晒出车辆悬挂“皖K888888”新能源号牌的内容,引发关注。
23日傍晚,大皖新闻记者从阜阳交警处获悉,该号牌不符合新能源汽车号牌编码规则,阜阳当地新能源汽车号牌目前均以“皖K D”或“皖K F”开头,交警看到车牌后当即展开调查。并在该视频下留言:“这副新能源车牌是在哪个车管部门申办的?请配合辖区交警调查,接受处理。”
经核查,男子周某为吸引眼球,用AI合成“皖K888888”车牌并将合成图片发布至平台。民警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责令删除相关短视频。
阜阳交警表示,此前网络中虽偶有虚假交通信息传播,但像周某这样利用AI技术直接生成仿真度较高的机动车号牌,并以视频形式公开发布的情况并不多见。与传统的文字类虚假交通信息相比,AI 生成的虚假车牌影像视觉迷惑性更强,能精准贴合车牌位置,光影、字体与真实号牌高度相似,若不熟悉本地新能源号牌编码规则,普通公众很难第一时间辨别真伪。这种 “可视化” 虚假内容,不仅可能误导网友对交通管理秩序的认知,还可能被他人效仿,引发更多类似虚假信息传播。
“此次对周某予以批评教育,既是基于其未实际制作、使用虚假号牌的情节考量,更希望通过个案警示广大网民 ——AI等技术不能用于触碰法律红线的创作。”阜阳交警相关人士强调。
阜阳交警提醒,AI技术为创意表达提供了更多可能,但 “技术自由” 始终以法律为前提。网络空间绝非法外之地,无论是内容创作者还是普通网民,都应主动标注 AI 生成内容,做到 “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唯有守住法律底线,才能让技术真正服务于生活,而非沦为 “制造麻烦的利器”。
大皖新闻记者 许佳 实习生 赵贤秀 通讯员 王鹏
编辑 彭玲
来源:大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