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非虚构文化读物,何以构建郑州专属记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20 12:04 1

摘要:4月19日,《新省会——郑州(1948—1958)》(以下简称《新省会》)与郑州城市史研讨会在郑州图书馆举办。该书作者婴父同文学评论家、散文随笔作家孙荪,艺术家马国强,文学评论家王守国、诗人董林,作家刘先琴,出版家耿相新,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韦峰,浙江传媒学院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魏

城市如人,有年轮,有体温,有记忆。那些看似平凡无奇的街道,那些正在老去的建筑,那些被时间冲淡的名字,其实都藏着一座城市真正的起点。

4月19日,《新省会——郑州(1948—1958)》(以下简称《新省会》)与郑州城市史研讨会在郑州图书馆举办。该书作者婴父同文学评论家、散文随笔作家孙荪,艺术家马国强,文学评论家王守国、诗人董林,作家刘先琴,出版家耿相新,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韦峰,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石战杰,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吴刚,河南文艺出版社编辑党华等十余位专家学者对谈,就郑州的城市变迁、城市记忆以及该书的创作特点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研讨会由作家齐岸青主持。

《新省会》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作为一部非虚构类城市文化读物,该部作品延续了婴父一系列城市文化读本的风格,为读者细腻描绘了郑州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省会城市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峥嵘岁月。书中既有历史关照下的共性、现实思考的深度,还兼具了学术专业的高度。

“一个人要有人生记忆,一个民族要有民族记忆,一座城市也应有它独特的历史记忆。” 董林认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下,记忆成了重要的文化资产。当前郑州正致力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婴父作为资深城市文化学者,以这部《新省会》作品,为郑州这座城市留下了一段不可忽视的宝贵记忆。

在耿相新看来,这部作品实现了文学性和学术性的完美结合。“通过融合史料文献与口述访谈构建立体叙事,既收录毛泽东指挥解放战争的800余封电报等一手资料,又深入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和见证者,宏大历史与个体记忆的交织让叙事更鲜活。地理志与影像志结合也是一大亮点,通过新老照片对比,穿插‘微观地理小词典’的介绍,既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耿相新认为,这部作品对于出版人来说同样极具启发,“历史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文献资料,出版应和城市记忆进行有机融合,《新省会》这部作品,记录的就是郑州的专属记忆。”

作者为资深城市文化学者,婴父曾获国家主管部门授予的“全国城市规划先进工作者”称号。在他的《都市伫望——城市规划师手记》《街巷散步》《婴父成语——一种城市文化读本》等作品中,无不蕴含着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思考。韦峰指出,《新省会》运用了建筑历史的写法,让读者在史料中一窥当时的城市生活。书中无论是对公共空间,还是关键时间节点的选择,都精准呈现了郑州如何将交通区位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研讨会上同样分享了《新省会》创作的心路历程。婴父坦言,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他就像一位手执烛炬的探索者,在文献资料的茫茫大海中不断求索、举证,还原历史细节。提及近年来的写作缘何都和郑州有关,他说,他生在郑州,长在郑州,对这座城市一往情深。郑州成长史演进史上隐藏者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需要发掘阐释,许多宝贵的集体记忆和私人记忆需要搜集、梳理与传播,他深感责无旁贷,为此持续耕耘。童年时以宇宙为尺度遐想,青年时满怀家国情怀,暮年回归市井烟火,《新省会》是婴父完整的精神返乡之旅,亦是根系故土的自觉书写。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