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玫瑰价格雪崩,曾经的顶流“网红水果”经历了什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20:25 1

摘要:阳光玫瑰的价格已经跌成这样了,我在心里说,但并没有表露出来,摆摆手溜了。因为家里种葡萄,我下意识会观察城里的葡萄价格,这样跟我爸打视频电话的时候,可以随时交换一下市场信息。一般情况下,从我家葡萄园批发出去的葡萄单价如果是2、3块一斤,到我们住的省会城市,价格会

原创tootoo三联生活周刊

2025年09月22日 21:00北京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1808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文|tootoo

晚上出门打印资料,路口有人摆个小摊卖葡萄,青提是阳光玫瑰,紫色的是什么品种,我一时没有分辨出来,随口问了一下价格。

《当我飞奔向你》剧照

“都这个点了,阳光玫瑰10元三串。”

“那这个呢?是什么品种?”

“户太八号么,5块钱一斤。”

阳光玫瑰的价格已经跌成这样了,我在心里说,但并没有表露出来,摆摆手溜了。因为家里种葡萄,我下意识会观察城里的葡萄价格,这样跟我爸打视频电话的时候,可以随时交换一下市场信息。一般情况下,从我家葡萄园批发出去的葡萄单价如果是2、3块一斤,到我们住的省会城市,价格会在5、6块左右。

一年的葡萄季就要收尾了,听我爸说,早先批发价卖十几块钱的阳光玫瑰,今年跌到1.5元/斤,前所未有的惨淡。村里种阳光玫瑰的人表面上“谁也不嘻嘻谁”,但街镇上餐馆里往年划拳吆喝的声音明显少了许多。阳光玫瑰高投入,低回报,赶上今年大旱,价格雪崩,许多种植户铆着心思忙乎一年,刨去投资后赚个几千块钱,欲哭无泪。

在我家乡的村里,前些年,许多人家都跟风种了“网红水果”——阳光玫瑰。那会村里的研究生,从别家的园子里直接买阳光玫瑰,寄给导师尝鲜,是一件蛮体面的事,自己都不一定舍得吃。而现在,同样的青提,大家不仅觉得阳光玫瑰不金贵了,甚至连口味“也不好吃了”。

《你好种地少年》剧照

之前一直种着传统葡萄品种户太八号,没有更新品种的我爸,一直庆幸,幸好当初没有改种阳光玫瑰。

1

“今年阳光玫瑰掉到1、2块多了!”

每次打视频电话,我爸都要播报一下村里实时的葡萄销售情况。在他的描述里,我知道了这两年种阳光玫瑰的人,经历了怎样的过山车式价格起落,一点也不亚于我身边炒股朋友的感受。

早四五年的时候,村子里兴起了一波引进阳光玫瑰的风潮。这也难怪,最早种阳光玫瑰的一批人,赚钱赚到人眼红,按照阳光玫瑰当时9-12块一斤的价格,亩产8000斤来算,一亩地保守收入在6、7万左右,十亩地毛收入在60-70万,刨去每亩地1万的投资成本,一年的净利润在50-60万。

村里人没有什么预判分析能力,听说别人种什么赚了钱,就一股脑地跟着种。相比于看各种繁杂的信息,还不如身边亲戚朋友的消息来得可靠。我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人从电视上学着种仙人掌,全村唯一一个吃螃蟹的人,一个农村老伯背着手在一群长刺的仙人掌中间巡查,后来以被骗告终。相比于外来纷繁芜杂的信息,农民们明显更信任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案例。

《我的解放日志》剧照

在巨额的毛利润鼓动下,我妈甚至也动了心思,要引进阳光玫瑰的葡萄苗子。这样的决定对于一个农户来说,不啻于一家企业改变核心营收产品,但是最后在我爸的坚决反对下,没能执行。

我爸是坚定的保守派,眼看着别人家的阳光玫瑰、夏黑等更新的品种陆续引进到地里,赶到夏末秋初成熟季时令人咂舌的收入。虽然当时阳光玫瑰的价钱已经从最早的贵族水果,在各地扩产成了越来越便宜的平民水果,但是农户看到动辄10块左右的单价,一年收成能达到十几二十万,谁会不心动。

而我爸没有种阳光玫瑰,也源于他的保守。还在更早几年,他就和别人去外面考察市场,给自家园子里引进了户太八号这个陕西知名品种,如果临时改种阳光玫瑰,一方面这会否定自己最初的选择,他对这种跟风有些打鼓。但当时阳光玫瑰园疯狂扩张的声音还是影响了他。

另一方面,根据村子先实践起来的那些人的经验,阳光玫瑰虽然卖价高,但需要高水准的管理和投入。我们村属于黄河二级台塬地,风调雨顺的年头不多,需要引黄河水来灌溉。

阳光玫瑰号称“八水八肥”,就是浇八次水,施八遍肥,赶上今年天旱,浇十二遍水的也都有。人力资本投入又大,前前后后活多,其实就是对光照、湿度要求比较高,需要人特别辛苦。不过村里人最不怕的就是吃苦,也最不在意的就是人力成本。我听说园子里还得挖一个蓄水池,随时保持有水,结果有一回,村里有个人不小心跌进了自家园子里的蓄水池,淹死了。

《葡萄的眼泪》剧照

这种事情在村子里不算少数,有人晚上在公路边自家地头散步,被酒驾的小年轻开着汽车撞死;街上卖农药的大叔给自家园子里喷农药,大晌午的倒地而死,说不清是被农药毒死还是中暑死的......农村人喜欢用“命到那儿了”来解释,对命运的无常保持习惯的逆来顺受。

2

和阳光玫瑰、夏黑等后来新上的品种相比,我爸的户太八号缺点可太明显了,除了口感甜以外,实在不耐运输。街上快递站的大姐听说要寄户太八号,脸上老大不高兴,我爸笑着取出一串递给她女儿后,姑娘尝了一口脸上露出惊叹的表情,指着旁边的阳光玫瑰说,“没有人家这个好吃”,登时脸色也变得客气了很多。

种阳光玫瑰的辛苦我都看在眼里,因此并不支持我爸妈当时改种,再加上我家没有儿子,自从我妹大学毕业工作以后,基本上没有太大压力。这后来成为我爸自诩英明决策的炫耀资本。几年下来,我们家成了村里少数还在种户太八号的农户。说起来,这些年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没有人继承家业继续当农民,我爸常常戏称自己是末代农民。村民们一辈子吃够了水果市场起起伏伏的涨落之苦,有些人老早就把地承包出去,每年收个几百块钱,自己背着行囊外出打工。

《幸福到万家》剧照

我爸才不愿意,其实他年龄也过了,他向来爱面子,不肯由一个体面的庄稼人变成城里的牛马人。在村里地里种什么自己说了算,没事了就可以去地里遛遛弯,看看自家的地,再看看别人家的地,好过在城里“看别人的眉高眼低”。

我问他,那为啥,你的葡萄今年就卖得比别人贵,而且成熟得也比别人早?自从我家那两亩的葡萄卖完了以后,我爸一年的工作就到头,剩下的时间就串门子聊天,偶尔帮别人家干些散活,大多数时间,就用来照顾我年迈的奶奶。

盼呀盼,愁也愁,总之现在到了他一年最放松的时候,我们就聊得多了些。

3

“肯定是因为羊粪,明年还是要上羊粪!”

在我爸输出了自己一堆管理经验后,作为我们家的实践派,我妈给出了结论。我从小看着我爸妈互相抬杠,我爸做事情瞻前顾后,我妈干啥都雷厉风行,而且我爸喜欢读书看报,小时候家里常年有一些苹果种植修剪技术之类的书,或者果园管理。逢着村里有上面派来的农林专家来指导,我爸一听见大喇叭就刺溜去观摩了,回来还要头头是道地输出一番,然后被我妈揶揄一顿。

《云中漫步》剧照

今年村里的小宝叔带着客商来我家葡萄园的时候,直接就追着我爸要下订单。我爸对自己的葡萄很自信,表情就像我那偶尔考了95分的女儿。在视频里,他还跟我争辩说,我们农民一点都不怕苦,我跟你说,经过这些年的摸索和总结,我们现在种出的葡萄不比原产地差。

户太八号的原产地在陕西秦岭南麓一带的户县,现在叫鄠邑区。我去过那个地方,尝到过一次那边人种的户太八号,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当年研发的一个新品种,但是当时去的时候,户太八号也已经是传统品种了,尽管占了口感甜润的优势,但也有一个显著的缺点,因为皮太薄,容易散粒,不耐长途运输。再好的东西,也只有卖到更广阔的市场,才能赚到。

像户太八号这种葡萄,就连原产地的好多葡萄农户都已经改种阳光玫瑰了。当时鄠邑区一带园子里的批发单价是20元一斤,超市里阳光玫瑰的单价也卖到50、60元左右,尽管比价格最高时已经跌去不少,许多农户冲着高利润还在不断入场。

而阳光玫瑰刚出来的时候,就属于青提的品种,几乎规避了户太八号的所有缺点,口感有一股淡淡的玫瑰味,最关键的,果实紧密,皮肉一体,可以直接运送到全国各地。

单这一点,户太八号就没法比得上,要说冷链运输也可以,但那样算下来成本就要高昂许多,再加上刚上市的时候,大家都吃腻了以往的品种,网络上一吹捧,登时成了贵族水果,和身份地位挂上钩了,号称葡萄界的“爱马仕”,有了品牌溢价呢。

《葡萄园的那小伙子》剧照

4

但是,几年下来,形势又发生了逆转。刚种上阳光玫瑰的时候,大家想的都是阳光玫瑰的单价会维持在十几二十块,但是等真正种的时候,才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一个品种的种植管理都有一个摸索学习的过程,而阳光玫瑰开出的高溢价也是来自高品质,但是普通农户在学习技术然后转化的过程中,就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串葡萄在果实刚成型的时候,需要调整果形,意思是果形不能贪大,又不能太稀松,太密实太大的果形,后期光照水分跟不上,影响果实的最终品相和口感;太松散的果形卖相不好,产量又跟不上,这时候就需要“疏果”。

而且,由于种阳光玫瑰需要密集的人力投入,而村里的年轻劳力越来越少,这些年镇上开始自发形成了一批外地雇工团队。这些来自云南、湖北、湖南、广西等地的雇工由专门的中介带领,每到“疏果”季,就过来给“主家”“疏果”,提前谈好价钱,吃住也在“主家”。一串好的阳光玫瑰按照今年的价格最高卖到3块一斤,雇工“疏”一串葡萄的价格就在1.2块左右,按个来算。

前期的高投入,让村里人把希望都寄托在最后的卖价上,“有时候就跟赌一样。”我爸说。

《葡萄的眼泪》剧照

在我们村子里,无论是户太八号还是阳光玫瑰,都是以家庭散户种植为主,不同的人也分管理思路和学习能力也不同,种出来的葡萄也不一样。比如赶上“疏果”季人手告急,雇工价格也在涨,最高时1.7元一串,有些人为了节省成本,提前请雇工来“疏果”,结果没隔几天葡萄颗粒又长严实了。有些人干脆换了思路,卖不上“上等果”的价格,不如以量换价,结果同样是阳光玫瑰,吃到嘴里的味道也就大不相同。这也难怪网上老是有人说,阳光玫瑰没有以前那么好吃了。

在当年的那股子品牌溢价的光环去掉以后,就连村里人自己也觉得,还是户太八号的口感要好一些。我爸摇摇头说:前几年种的人太多了,市场一饱和,价格不就下来了。

而且,今年又是一个连续大旱的天气,用我爸的话说,周围都下雨了,独独我们那一片没有雨,常常只见乌云密布,一阵风来又把云吹跑了。我爸骑着电动三轮,闻闻风里的水汽,就叹一声,这雨又跑了。干旱带来的长时间强光照,会让葡萄发蔫,色泽也不够润,这地里的瓜果生鲜,可娇贵着呢。

我就说,那你不是不喜欢下雨天吗?夏天雨一多,我家的葡萄没有搭雨棚,最怕赶上农历八月前后成熟季,雨水淋得葡萄开裂,生蚊虫,直接就进了臭水沟,没得救了。听说我们从城里回来,天空飘着几片云,我爸也赶紧开着电动三轮把葡萄摘下来存着,生怕被雨淋着了。

5

时间一久,市场上对阳光玫瑰的反馈也回归了理性。村里人都心知肚明,这些新上来的葡萄,都不如户太八号好吃,尤其是刚摘下来的,有要带给城里孩子吃的,或是自己家想吃的,就都到我家地里买,我爸也就按批发价称给他们。有的种植户上了心思,每天挑上几大筐葡萄去镇上火车站附近的超市旁边散卖,十几里的路程,单价就能翻一番,2、3块的价格卖到5块,虽然麻烦,但是也是一种卖法。

《种菜女神》剧照

今年我家早早就把葡萄卖完了,主要原因是种植规模小,管理比较精细,就我爸那细致头,隔三岔五就得往地里转来转去,一亩来的葡萄园,总共有多少串葡萄他都门儿清。我家的地两边都被承包出去了种麦子了,属于四面通风又好,赶上今年光照足,成熟也早,因此很受客商喜欢。村里这些种植户都精得很,谁的地务弄得好,葡萄经管地好,打眼一看都知道。

我爸他们这些种植户其实最喜欢的是外地的大客商,他们一般开着大卡车来,当天起货当天就走,像这样零散地一点一点卖,对种植户来说麻烦,有时候还要摊成本。但是这两年大客商也处于观望状态,市场加入了电商还有小型货车以后,价格一片混乱,开着大卡车的客商出去一次赚不到钱,也就不好好来了。

我爸还说,今年天旱,早熟葡萄品种——夏黑,跟我家的户太八号一起熟,但是那个葡萄,只在外观上跟户太八号长得像,早早上市的第一批口感不如后面的。结果,市场上的负反馈也波及了产地,吃到夏黑葡萄的以为是户太八号,就说户太八号不好,大家都是一样的黑紫色,见着黑紫色就说不好吃,信誉下来了,影响了户太八号的单价,我们也跟着遭殃,好东西没卖上好价钱,前年的户太八号我们还能卖3.5元一斤呢。

“那去年呢?”

“去年一块五。唉,去年不是下雨了么。”

我爸也希望自己的好货,能通过外地的客商卖到更大的市场上去,既能卖上价,也能让外地人也尝尝他的手艺。自从第一茬好货给了湖北的大客商以后,后面的散货他就慢慢开始卖给散商小货车,这些散商是机动部队,都直接贩卖给周边的县城去卖。“可受欢迎了,你们吃的那些带走以后,剩下的他们也都包圆了,还托我打听别家的货。我说我给你说个名字,你自己上那个村找去,我还要照顾我妈呢。”

《十二王子之帅气牛仔》剧照

“那现在村里还有人的葡萄没卖出去的吗?”我问。我妈说还有,因为雨下得急,之前大棚里没上好色的那些葡萄,又该着急了。“不过这两年葡萄高峰期过了,价格又有点回转,到2块左右了。”

一年的葡萄季就这样走进尾声。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