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长春航展公开播放的一段歼-20S的视频引发了热议:画面展示了隐身无人僚机在前方侦测、把雷达信号与预警机方位回传给歼-20S,歼-20S作为指挥节点再把目标信息下达给后翼的单座歼-20,由歼-20实施远程空空导弹打击,敌方预警机在还没反应过来时就已经被击落
【军武次位面】作者:天狼
近日,长春航展公开播放的一段歼-20S的视频引发了热议:画面展示了隐身无人僚机在前方侦测、把雷达信号与预警机方位回传给歼-20S,歼-20S作为指挥节点再把目标信息下达给后翼的单座歼-20,由歼-20实施远程空空导弹打击,敌方预警机在还没反应过来时就已经被击落。这套有人-有人-无人协同的流程看起来简洁高效,但细细拆开来,既能看见中国空军在编队作战理念上的跃升,也能看出若干战术与技术上的考量——尤其是为什么歼-20S在演示里“只能指挥不能直接开火”引发了大家的讨论。
▲歼-20S指挥有/无人机协同作战
首先要理清视频反映的基本逻辑:无人隐身僚机承担的是“前出侦察+信号搜集”的功能,它以更高的风险承受力代替有人飞机进入敌方防区,采集雷达、通信等目标情报并通过数据链回传。歼-20S在这个链条里承担两项关键职能:一是充当信息融合与战术决策的平台,二是充当有人机群的空中指挥节点。视频中歼-20S并非“无武器”,它保留内置弹舱,但演示选择把发起打击的权力交给歼-20,这背后有明确的战术考量,而非纯粹的功能缺失。
第一点考虑是生存与突防的分工。若把指挥与主攻合二为一,指挥机在无人机与被指挥战机之间的数据链和电磁通信将暴露出热电磁指向,敌方便可通过电子情报定位指挥机,一旦指挥节点被摧毁,整个编队的协同能力将骤降。将指挥职能从主攻机上剥离,令歼-20S承担“脑”和“链路”的角色、由另一架隐身主攻机承担“拳头”任务,可以在指挥机受威胁时保持主攻力量继续打击,形成“分布式生存能力”的战术优势。
▲歼-20S指挥有/无人机协同作战
第二点是任务匹配与效能优化。歼-20S的后座配备了战术管理员/作战官,适合进行目标优先级判定、态势融合、无人机群编队管理等复杂任务。虽然歼-20S具备挂弹能力,但从平台能力来看,单架歼-20S在承担指挥、电子战、态势感知的同时立刻切换到发射远程空空导弹并不一定是效率最优的选择:指挥员需要时间把握全域态势、重新分配雷达资源与火力;把发射动作交由专门的隐身主攻机完成,能更好保证首发诱导、弹药管理与突防时序的精确配合。
第三点涉及编队成员的功能分层与冗余。演示突出歼-20S作为信息中枢的角色,实际上也是在向外界展示一种“有人主导+无人执行”的编队作战范式:有人机负责情报整合与高层决策,无人机承担高风险侦察和诱饵/初轮攻击,单座隐身战机施行致命一击。这样的分层不仅提高了整体生存率,也便于通过软件升级调整作战节奏——在技术成熟后,歼-20S可选择继续作为单纯指挥机,也可在必要时自主发射武器,灵活度极高。
▲歼-20S的双座优势非常明显
与美俄同类概念相比,视频中的流程还反映出一个现实情形:并非所有单座战机都具备等量的“僚机指挥”能力。F-35被宣传能指挥多架忠诚僚机,但实际数量受限于航电与数据链带宽、任务员的认知负荷等因素。将协同指挥的重任放在双座歼-20S上,既能释放单座歼-20的突防与机动打击能力,也能借助有人后座的人类决策力处理复杂态势,这在目前的AI-人机混合体系里是一种务实路径。
当然,这一战术设计并非没有短板或挑战。第一,数据链的抗干扰与保密性成为关键,若敌方破坏通信链路,歼-20S与僚机之间的协同将受挫;第二,指挥-执行分开的体制对时效性有更高要求,信息从侦测到决策再到打击发起,每一步的延迟都可能被敌方用来调整决策;第三,人机界面的设计必须保证后座作战员在高压环境下能高效管理多架无人机与若干有人战机,否则“信息过载”可能成为新的瓶颈。
▲歼-20S指挥有/无人机协同作战
从战术效果看,这类有人-无人协同有三大亮点值得关注。其一是“探测锐化+先发制人”:隐身僚机替前线探明敌方预警站与雷达节点,歼-20S在态势图上把这些目标优先级排序并下达打击任务,能在战争初期迅速夺取信息优势。其二是“牵制分流+弹药节约”:用无人机吸引和消耗对方探测与拦截资源,再由隐身有人机实施制空/反预警致命打击,提高整个编队的弹药利用效率。其三是“编队生存性提升”:指挥机与主攻机分离降低了单点毁伤风险,舰载各类平台以及地面-空中网络更易实现战场冗余。
战略层面,这一展示说明中国空军正从平台驱动走向网络化与体系化。歼-20S并非“只能指挥不能攻击”的弱项断言,而更像是一种战术选择——在有人-无人混合战场里,合理分配“谁看、谁指、谁打”比单纯追求平台全能更重要。此外,视频还隐含着对未来人工智能与自动化作战的态度:保留“人类最后一跳”的决策权,既避免完全去人化的伦理与控制问题,也为复杂场景下的灵活判断保留余地。
▲打造新质战斗力
总之,长春航展上的这次公开不只是技术秀:它把歼-20S呈现为“前线的小型预警与指挥重心”,把无人僚机作为“信息探针”和“诱饵/初攻单元”,把歼-20单座机作为突破与打击者,组成了一个可操作、可演练、可升级的作战闭环。未来的空战,不再是单机的单兵突击,而是有人决策+无人执行的协同体系。歼-20S在这个体系中既有存在的必要,也将在战术与装备发展中不断进化——能指挥也能攻击,还是能指挥而选择不攻击,取决于谁能在纷繁复杂的战场中做出最快最聪明的决策。
来源:军武次位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