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案中,原告因希望承租被告家里的草场,遂与被告协商,原告约定出售自己的一匹马作为交易基础,双方就此达成租地合意。双方随后签订《马匹买卖合同》,但合同仅由被告本人签字捺印,其家庭成员未予签署。
近日,刚察县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了一起因马匹买卖而起的合同纠纷,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司法为民的宗旨。
案情回顾
该案中,原告因希望承租被告家里的草场,遂与被告协商,原告约定出售自己的一匹马作为交易基础,双方就此达成租地合意。双方随后签订《马匹买卖合同》,但合同仅由被告本人签字捺印,其家庭成员未予签署。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未签字的被告家庭成员对合同效力及租地约定均不予认可,直接导致原告“以马换租”的合同核心目的无法实现。同时查明,被告已将涉案马匹转售给案外第三人,客观上已无法返还原物,仅能以马匹折价方式向原告承担返还责任。因双方协商未果,原告遂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返还马匹或赔偿相应损失。
调解过程
承办法官经审查认为,此类案件如简单判决,不仅难以真正化解双方的矛盾,还可能激化邻里关系,遂与精通双语的书记员,组成专业调解团队。调解伊始,双语书记员在双方之间搭建起高效的沟通桥梁,确保信息传递准确无误。承办法官向双方当事人释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成立、效力及违约责任等相关规定,并结合此案事实,分析了不同处理方式的法律后果。并运用“背靠背”与“面对面”相结合的策略:“背靠背”沟通时,深入了解双方的真实想法与利益底线,“面对面”协商中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寻找利益平衡点。
经过多轮沟通交流,双方当事人原本剑拔弩张的情绪逐渐缓和,态度也从最初的强硬对立,慢慢转变为愿意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问题。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协议:原告放弃部分主张,被告折价赔偿了原告的剩余款项,一场因马匹买卖引发的纠纷就此成功化解。
典型意义
该案的成功化解,既是刚察县人民法院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要求的生动实践,亦是将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要求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
通过前端调解,既高效低成本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杜绝司法资源浪费,更温情修复濒临破裂的邻里关系、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法官提醒
针对本案反映出的问题,法官提醒广大公众在进行类似交易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核查权利:租赁土地(特别是草场)时,务必核查出租方是否享有合法的出租权,并查验相关权属证明。
2.标的明确:清晰载明租赁土地的位置、四至、面积等信息,并附示意图,避免因标的不清引发争议。
3.签章完备:签订合同时,务必确保所有权利义务相关方(尤其是义务人)均签字或盖章,避免遗漏。
4.约定书面:交易核心内容(如本案“以马换租”)须以书面形式明确约定,避免口头承诺。
5.违约清晰: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及计算方式,为争议解决提供明确依据。
6.审慎交易:对金额较大或影响重大的交易,建议事前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供稿:刚察法院
编辑:李生蕊
审核:詹国彬
诉讼服务中心: 0971—12368
省法院导诉台: 0971—6165249
省法院督察局: 0971—6163105
来源:青海高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