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7万装113㎡火了!穷装凭啥成了网友教科书?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20 11:43 1

摘要:客厅通铺750×1500的大瓷砖,比800×800的更显大气;墙面只刷乳胶漆,省下造型钱;阳台不装推拉门,大落地窗一装,客厅直接“长”出5平米;厨房L型布局,地柜代替吊柜,大单槽配石英石台面,耐造又好打理……

最近刷装修博主,被河南一位女主的家惊到了——113㎡的房子,装完居然只花了7万!

评论区炸了:“这才是穷装教科书!”“我花20万装的客厅,怎么还没人家7万的顺眼?”

故事主角是河南小城的女主Lisa,买完房后手头紧,咬着牙用7万装出了三室一厅的家:硬装6万,软装1万。

摊开账单细看,没有大理石背景墙、没有复杂吊顶、没有网红小花砖,却把“省钱”和“实用”玩出了新高度。

客厅通铺750×1500的大瓷砖,比800×800的更显大气;墙面只刷乳胶漆,省下造型钱;阳台不装推拉门,大落地窗一装,客厅直接“长”出5平米;厨房L型布局,地柜代替吊柜,大单槽配石英石台面,耐造又好打理……

为什么Lisa的家能被夸“教科书”?

关键在于她摸透了“穷装”的核心:拒绝为“面子”买单,只给“里子”花钱。

现在很多人装修,钱都砸在了“看不见的浪费”上:花几万做电视背景墙,三年后看腻;铺网红小花砖,缝多难打扫;装推拉门隔断阳台,客厅瞬间显小……而Lisa的选择恰恰相反:大瓷砖抗造、乳胶漆好修补、无推拉门扩空间,每一步都在解决“住进去会烦”的问题。

就像网友说的:“那些花20万装的,可能一半钱都买了‘拍照好看’,住起来未必舒服。”

参考其他穷装案例更明显:河南另一对夫妻110㎡装11万,选了通铺800×800瓷砖,省去过门石的钱;四川113㎡奶油风案例,30万预算却把钱花在拆墙扩空间、无主灯设计上,反而比堆砌造型更高级。

这些案例都在证明:穷装不是“没钱乱装”,而是用有限的预算,优先满足“高频使用需求”。

Lisa的家火了,本质是戳中了当代年轻人的装修焦虑。

现在打开装修APP,“30万装100平”“轻奢风装修攻略”满屏飞,可现实是:全国90后平均购房年龄27岁,首付靠父母、月供占收入60%的大有人在,哪还有钱“精致穷装”?

评论区的共鸣最真实:“我家120平,装完25万,现在看着花哨的背景墙直后悔”“穷装不丢人,自己住得舒服才是真”“建议所有装修博主多推这种‘能抄作业’的案例”……甚至有网友翻出自己的装修账单对比:“我家软装3万,和Lisa家差不多,但硬装多花了10万,就因为跟风做了岩板台面(结果崩瓷了)、装了推拉门(现在想拆)。”

这其实反映了一种消费观念的转变:年轻人不再为“装修鄙视链”买单。

以前觉得“不做吊顶没档次”“不铺木地板没质感”,现在发现:简单的四周藏灯吊顶够亮堂,大瓷砖比木地板耐造,乳胶漆比墙布好修补。

就像装修老师傅说的:“装修这事儿,越简单越不容易过时;越实用,住起来越舒服。”

Lisa的家最打动人的,不是“7万”这个数字,而是她“有多少钱过什么样的日子”的生活态度。

她在分享里说:“装修前也纠结过‘要不要借钱装得更体面’,但后来想通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给别人看的。”

这种态度,恰恰是当下最稀缺的。

现在很多人装修,钱花了不少,却活成了“装修的奴隶”:怕瓷砖选不对被说没品味,怕沙发颜色不流行被吐槽老气,怕没装洗碗机被亲戚说“不会生活”……可Lisa用7万证明:真正的好房子,是“我舒服”,不是“别人觉得好”。

就像另一个113平“三无装修”案例(无设计、无风格、无图纸),业主花12万装出了实用的家:木工自己改柜子、瓷砖选清仓款、浴缸买打折货,反而住得比“按图施工”的更自在。

这说明:穷装的内核,是“以我为主”的生活哲学——不被消费主义绑架,不被“装修标准”定义,只把钱花在自己需要的地方。

从Lisa的7万案例到网友的集体共鸣,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穷装”的流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觉醒:房子不是奢侈品,而是承载日子的容器;装修不是炫富的工具,而是让生活更便利的手段。

或许未来会有更多“穷装教科书”走红,但不变的是:最好的装修,永远是“花最少的钱,过最舒服的日子”。

就像Lisa说的:“现在每天回家,看到干净的客厅、能放下大锅的厨房、孩子在儿童房蹦跶,就觉得这7万花得值。” 这,才是装修最该追求的“高级感”。

来源:伏黑惠家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