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沅珊最后那记三分,弧线平得几乎不讲道理,球进灯亮,日本板凳席的毛巾刚甩到半空就僵住——这种绝杀,成年队都少见,何况一群16岁的小姑娘。
67比63,哨响那一刻,记分牌像被钉在墙上,差4分,却像隔了一个太平洋。
李沅珊最后那记三分,弧线平得几乎不讲道理,球进灯亮,日本板凳席的毛巾刚甩到半空就僵住——这种绝杀,成年队都少见,何况一群16岁的小姑娘。
可把镜头往回倒十分钟,场面完全不是这味道。
中国队第三节还落后7分,转播镜头扫过去,替补席没人说话,只听见球鞋摩擦地板的吱呀声。
教练组把战术板翻过来,背面密密麻麻画的是联防站位,像临时抱佛脚,却一下掐住日本的七寸:三分线外两步开始延误,放突破不放投,逼权藤宁宁去人群里钻。
效果立竿见影,日本第四节三分7中1,手感像被扔进太平洋。
数据单上,李沅珊29分只是冰山一角。
真正让对面头疼的是内线那两座塔——张子宇198,王静怡190,往篮下一站,日本队的“五小”瞬间变成“五慌”。
前场篮板被抢丢15个,二次进攻少得可怜,提速提了个寂寞。
更扎心的是,山本优奈还在一次落地时崴了脚,被架回更衣室,日本后卫线直接断一根弦。
中国队也没好受到哪去。
全场17次失误,过半场像闯关,好几次球刚离手就被拍掉,镜头追着追着自己都晕。
苗立杰在解说里直皱眉:“小孩打球,一紧就攥拳,球比手还硬。
”可年轻人也有年轻人的憨胆,第四节最后两分钟,王静怡居然在弧顶做了个假策应,自己运球杀到篮下,硬吃一个2+1——那球一进,日本教练把战术板啪一声扣在腿上,塑料角当场断飞。
替补得分35%,是赛前没人敢想的彩蛋。
过去总说中国青训靠主力死艹,这场倒像集体开窍:11人轮换,人人都有篮板进账,连平时挥毛巾的小个子后卫也在关键时刻造了进攻犯规。
板凳席最后那波欢呼,分贝盖过现场DJ,像把“团队篮球”四个字直接喊进耳朵眼。
小组赛两连胜,提前锁半决赛,可真正的麻烦才刚开始。
李沅珊场均35分钟,第三节末她弯腰扶膝,汗水滴在地板上,一小滩圆印子,镜头拉近,呼吸声像破风箱。
青年队没有体能师随队,全靠队医一把胶带一瓶冰水,真打到澳大利亚那群袋鼠身材,还能不能跑动,谁心里都没底。
ESPN把夺冠概率调到42%,看着香,其实烫手。
上一届U16,中国也是小组赛风光,半决赛被韩国三分雨浇透,最后铜牌离场。
青春风暴来得快,散得也快,一场手冷就能翻车。
对叙利亚的收官战,教练组已经放话:主力不超过25分钟,谁爱失误谁下来——狠话放这儿,执行不执行,还得看小姑娘们自己。
至于日本,别急着唱衰。
权藤宁宁22分里有一半是顶着联防强投,手感回调依旧吓人。
山本优奈若能在淘汰赛复出,后场双枪重新上膛,谁碰他们都得掉层皮。
篮球圈老话:青年队一天一个样,上周的弱点,下周就能变杀招。
观众席有个细节挺有意思:中国家长团拉着一条手写横幅——“好好学习,天天投篮”,字迹歪歪扭扭,却盖了十几个鲜红手印。
那场景,比任何口号都真实:赢球当然爽,可大家更想看到的,是这些孩子在球场上把汗水流成河,回头还能把作业写完。
毕竟,16岁的天空,冠军只是路过,长大才是终点。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