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东四会一场珠宝直播里,价值 268 万元的翡翠吊坠,因助理点错小数点变成 26.8 万元,被老客户周某瞬间拍下。商家杨某发现后急着协商,提出送礼品撤销订单,却被周某拒绝 —— 周某称已将翡翠转卖给下家,若商家不发货,自己要赔偿下家损失,坚持要求履约。最终双方
广东四会一场珠宝直播里,价值 268 万元的翡翠吊坠,因助理点错小数点变成 26.8 万元,被老客户周某瞬间拍下。商家杨某发现后急着协商,提出送礼品撤销订单,却被周某拒绝 —— 周某称已将翡翠转卖给下家,若商家不发货,自己要赔偿下家损失,坚持要求履约。最终双方闹上法院,法院判定商家因重大过失需赔偿周某 50 万元。这起案例给所有商家敲响警钟:标价失误绝非小事,一旦引发纠纷,就得为自己的疏忽买单。
事件的核心矛盾在于 “过失责任” 的界定。商家主张价格标错是助理失误,且质疑周某 “转卖下家” 的说辞真实性,但法院审理的关键在于:直播标价构成要约,周某下单即形成合同关系,商家因自身重大过失(未审核标价)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理应承担违约责任。268 万元与 26.8 万元的差额巨大,商家不愿履约情有可原,但法律更注重合同的严肃性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 即便周某未必真有 “下家”,商家的失误也已给对方造成潜在损失,50 万元赔偿正是对这种过失的惩戒。
类似的价格失误案例并不少见,但不同企业的应对方式截然不同。以往有知名厂商标错价格,即便卖出成千上万单,也会选择按错价履约,将其转化为品牌宣传机会,用短期成本换取长期信任。可对珠宝商家而言,268 万元的翡翠并非普通商品,错价导致的损失远超常规广告投入,商家不愿 “认亏” 也在情理之中。但这恰恰说明,高价值商品的标价更需严谨,尤其是直播带货这类实时交易场景,一旦出现失误,几乎没有挽回时间,更容不得半点马虎。
如今直播带货已成主流销售模式,商家更需建立严格的标价审核机制。助理操作失误看似是 “偶然”,实则暴露了商家内部管理的漏洞 —— 高价值商品的价格设置,理应经过多重核对,而非依赖单一人员操作。这次 50 万元的赔偿,不仅是金钱损失,更可能影响商家与老客户的关系。对所有商家而言,与其事后协商、对簿公堂,不如事前做好风险防控:培训员工严谨操作、设置价格二次确认环节,才能避免因 “小数点” 这样的细节失误,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来源:照理拍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