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离开方向盘超30秒,车辆自动停靠路边——这不再是科幻电影场景,而是即将实施的L2辅助驾驶新国标硬性要求。
手离开方向盘超30秒,车辆自动停靠路边——这不再是科幻电影场景,而是即将实施的L2辅助驾驶新国标硬性要求。
“开车时刷手机?系统马上警告!手离方向盘超30秒?车辆自动安全停靠!”这些看似未来的场景,即将成为国内L2辅助驾驶车辆的标配。工信部近期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为火爆的智能驾驶赛道划下了清晰的安全红线。
这份被称为“史上最严”的L2辅助驾驶国标,预计2027年正式落地。而让人意外的是,华为ADS系统似乎早已提前达标,这让不少业内人士直呼“华为又走在了前面”。
L2级辅助驾驶的搭载率已超过50%,但安全问题一直令人担忧。不少车主把辅助驾驶当“自动驾驶”用,甚至有人开车时睡觉、玩手机,酿成多起事故。
新国标就像给智能驾驶系上了“安全带”。工信部明确要求:系统必须能识别各类障碍物,包括行人、摩托车甚至施工路段的雪糕筒。最重要的是,车辆必须时刻监控驾驶员状态。
这项规定来得正是时候。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具备辅助驾驶功能的新车销量已达776万辆,渗透率突破62%。安全标准的统一迫在眉睫。
新国标最引人关注的就是“30秒自动停车”规定。具体来说:
· 手离方向盘5-10秒:系统发出提示音
· 超过10秒:提示升级,警示灯闪烁
· 达到30秒:车辆自动寻找安全区域停车
同时,系统还会监测驾驶员视线。视线偏离道路超过13秒,同样会触发安全措施。多次违规者,系统将禁用辅助驾驶功能至少30分钟。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专家表示,这一规定“更加符合我国复杂的道路交通环境”,能有效防止辅助驾驶被滥用。
新规将激光雷达纳入强制标准,引发了技术路线之争。
特斯拉等“纯视觉派”认为,高算力芯片配合摄像头就足够了。小鹏汽车何小鹏曾表示,视觉方案响应速度甚至可以更快。
华为等“激光雷达派”则坚持,激光雷达在恶劣天气和复杂光线环境下更可靠。特别是遇到突然出现的行人或障碍物,激光雷达能提供更早的预警。
业内专家指出,短期来看,激光雷达确实能提升安全性。但从长远看,两种技术路线可能会并存,共同推动智能驾驶进步。
华为乾崑ADS系统的设计理念,与新国标的安全要求不谋而合。
华为采用的是“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就像给车装上了“多重保险”。不仅有望远镜般的激光雷达,还有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协同工作。
更关键的是,华为ADS 3.0系统采用了先进的GOD大网技术,能像人脑一样理解复杂路况。遇到施工路段、异形障碍物时,系统反应更加智能。
华为ADS 4.0版本更是将刹车响应时间缩短了一半,重刹概率降低30%。这些改进看似微小,却在关键时刻能避免事故。
新国标实施后,智能驾驶行业将迎来大洗牌。
头部企业优势明显。像华为这样提前布局安全冗余的企业,只需微调即可达标。而一些技术积累不足的企业,可能需要从头开始。
检测机构业务量激增。新规要求,车企必须通过数十项严格测试,才能宣称具备L2功能。这为检测行业带来了新机遇。
对消费者来说,这是重大利好。以后再买辅助驾驶车辆,安全性更有保障。而且车企必须明确告知系统限制,避免消费者“过度信任”辅助驾驶。
在L2新规推进的同时,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也在突破。
今年7月,首批L3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正式发放,20多款车型入选。长安汽车获得17张牌照位居榜首,赛力斯(问界)以11张紧随其后。
华为ADS 4.0已支持高速L3自动驾驶,为未来升级留足空间。不过专家提醒,L3目前仍有限制条件,只能在高速等封闭路段使用。
智能驾驶的未来,不是比谁更“激进”,而是比谁更“安全”。只有把安全放在首位的企业,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任。
新规给了车企一年半的适应期。可以预见,2027年之后,我们在使用辅助驾驶时将更加安心。而华为等提前布局的企业,已经在这场安全竞赛中占据了先机。
来源:一路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