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则讣告如惊雷炸响,8月15日,淄博新闻网披露,山东90后女孩宓泽在大凉山支教八年后不幸遇难,年仅34岁。她用青春编织孩子们的梦想,却将生命永远留在了蜿蜒的山路上。这位曾誓言“让孩子们看见山外世界”的老师,最终以最痛心的方式,成为大山永恒的守望者。
一则讣告如惊雷炸响,8月15日,淄博新闻网披露,山东90后女孩宓泽在大凉山支教八年后不幸遇难,年仅34岁。她用青春编织孩子们的梦想,却将生命永远留在了蜿蜒的山路上。这位曾誓言“让孩子们看见山外世界”的老师,最终以最痛心的方式,成为大山永恒的守望者。
2017年,26岁的宓泽是淄博一家公司的文员,过着朝九晚五的安稳生活。然而,一张同事拍摄的支教照片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照片中,凉山孩子们衣衫褴褛却眼神清澈,笑容如阳光般纯粹。当晚,她毅然向父母宣布要去支教。父母以为这只是一时冲动,未曾想,这一去便是八年。
从淄博到凉山,她历经火车、汽车、摩托车的辗转跋涉,最终徒步抵达合觉莫小学。山区的艰苦远超想象:买菜需翻山两小时,土坯房需自己生火做饭,而教育资源的匮乏更让她痛心——五年级学生竟不识基础汉字。面对困境,宓泽以倔劲破局:她自费购买奖品激励学生,冒雨护送孩子回家,甚至用“搬砖体验”说服厌学者。一年期满,当她准备返城时,孩子们不舍的眼神让她再次折返,从此扎根大山。
支教之路布满荆棘。宓泽不仅要克服物质匮乏,更要对抗“读书无用论”的根深蒂固。学生惹古因家庭贫困四次拒绝返校,她冒雨立于门外苦劝;女孩吉牛乌作险因性别歧视辍学,她磨破嘴皮终将其带回课堂。每月千元补贴,她尽数化为孩子们的文具、药品和课外书,自己却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运动鞋。
随着时间推移,宓泽从孤身支教的老师成长为团队负责人,统筹15名教师、200余名学生。为方便采购,她购置摩托车穿梭险峻山路,却因常年奔波无暇顾及个人生活。父母屡次催促她“明年就回”,她总以“送完这届学生”为由拖延。直至今年春节,她终于承诺:待孩子们小学毕业,便回家照顾患病父亲、规划人生。然而,5月23日,她取六一礼物的途中遭遇意外,熟悉的山路成了生命终点。
噩耗传来,母亲与姐姐连夜奔赴凉山。宓泽的遗物令人泪目:破烂不堪的旧鞋、写满学生病情的笔记本、未完成的教学清单……她几乎一无所有,却为孩子们倾尽所有。送别当日,村民自发堵满山路,交通管制难掩哀思。数日后,父母收到20封学生来信,稚嫩字迹中满是对“宓老师”的思念,老两口终于读懂女儿八年的坚守。
令人欣慰的是,宓泽播下的种子已然发芽。她带出的多名学生考入州重点中学,眼中闪烁着对山外世界的渴望。这些光芒将延续她的使命,照亮更多孩子的未来。
那个总说“明年就回”的姑娘,终究未能兑现承诺。她以生命为笔,在大凉山写下最动人的诗篇——不是流星般转瞬即逝,而是化作星辰,永远守护着孩子们的梦想之路。她的离去令人心碎,但她的精神将如山风般绵长,激励更多人接过托举希望的火炬。
来源:郭廷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