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雅诗兰黛的CEOStéphanedeLaFaverie最近在财报会上放了话,说公司预计2026财年能恢复增长,但前提是得找到新品牌吸引年轻人。
雅诗兰黛的CEOStéphanedeLaFaverie最近在财报会上放了话,说公司预计2026财年能恢复增长,但前提是得找到新品牌吸引年轻人。
这话听着有点底气不足,毕竟这家曾经的美妆巨头,这两年日子确实不好过,想复苏可不是喊句口号就能成的。
雅诗兰黛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去年10月新CEOStéphane上任后,这家公司才算彻底跟家族管理说再见。
以前兰黛家族成员还管日常运营,现在只剩四个成员,创始人的孙子、孙女婿这些人,靠董事会和股权说话。
Stéphane是个改革派,刚上任就直言雅诗兰黛以前没摸准消费者口味,对市场反应慢得很。
他一上来就推了个“重塑美妆新境”计划,核心就是精简结构、加快创新、盯着消费者。
今年2月就把“国际业务总裁”这岗位给撤了,据说以前这岗位就是听非北美地区CEO汇报,纯属多余。
我还听说,他们可持续发展部门裁了不少人,好在中国区变动不大,现在全球已经裁了7000人,其中管理层占了两成。
雅诗兰黛以前的部门划分确实有点乱,现在重新分成护肤和彩妆品牌部门,市场划分也简化了。
有个长期观察它的记者说,这样改有利于针对性营销,我觉得这话在理,部门理顺了,干活才不绕弯子。
但问题是,裁员裁多了会不会伤筋动骨?毕竟研发和市场团队要是走了核心人,后续创新和营销怕是要受影响,这一点雅诗兰黛得盯紧点。
架构改完了,雅诗兰黛就开始在品牌和渠道上动心思,它手里有25个品牌,大多是收购来的高端货,但不是所有牌子都挣钱。
有记者推测,那些表现差的护发品牌和部分彩妆品牌可能会被卖掉,以后要靠香水品牌撑业绩。
另外,公司内部人说,他们还想收购平价品牌,把价格带拉宽,不过具体计划短时间不会公布。
本来想,收购品牌能快点补短板,但雅诗兰黛这么大的体量,真要收购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成的。
所以当下只能先在现有品牌上做文章,比如学COTY、欧莱雅那样,多拿点香化授权,现在它手里只有Balmain一个授权香水品牌,这点确实不够看。
渠道方面,雅诗兰黛以前对分销商挑得不行,只认奢侈品商场和高端百货,现在也不得不放下身段。
目前有八个品牌上了亚马逊的“高端美容”频道,雅诗兰黛本牌和TheOrdinary还开了TikTok小店,靠直播、联盟链接搞营销。
国内这边,虽然没怎么扩渠道,甚至缩了旅游零售,但也开始跟“成分党”靠拢了。
TheOrdinary去年在丝芙兰首发就卖得不错,天猫店月销好几万件,管理层说它是全球增长前五的品牌之一。
这说明成分党路线是走得通的,但雅诗兰黛以前对成分党挺谨慎,也就小棕瓶提过二裂酵母。
我觉得吧,它要是真想抓年轻人,得在成分宣传上再下点功夫,别光靠明星站台,毕竟现在年轻人买护肤品,更认实实在在的成分。
为了撑高端形象,海蓝之谜最近也开始搞科研合作,跟索尔克研究所一起设了个“健康老龄化奖学金”,研究线粒体和皮肤老化的关系。
这研究所可不一般,创始人是发明脊髓灰质炎疫苗的,还是第一次跟美妆品牌合作。
按理说,跟科研机构合作是双赢,品牌能拿科学背书提溢价,机构能得资金。
但行业里不少合作都是走个过场,毕竟科研成果要变成消费者认可的产品,得花很长时间,还得投入不少人力。
雅诗兰黛要是真想靠这个加分,就得把合作落到实处,别最后只挂个名,不然消费者也不傻,看几次就不买账了。
而且雅诗兰黛的麻烦不是它一家的,很多从70、80年代火起来的美妆公司,现在都面临同一个问题:抓不住年轻人。
社交网络让美妆趋势变得特别快,公司得赶紧跟上,线上平台折扣又多,想降价拉客又怕伤品牌,这两难的处境,怕是每个老品牌都有体会。
雅诗兰黛想在2026财年复苏,现在做的这些改革,换帅、裁员、调品牌、拓渠道、搞科研,确实都是该走的路,但每一步都有风险。
收购平价品牌怎么平衡高端形象?科研合作怎么落地?年轻人怎么才能真正认可它?这些问题没解决,所谓的复苏就还只是个目标。
总的来说,雅诗兰黛现在已经动起来了,也看到了一些好苗头,但距离真正的复苏还有段距离。
它现在就像在走平衡木,得把各种策略捏合好,还得应对行业里的大环境压力。
至于最后能不能成,2026财年见分晓,不过现在看来,这过程肯定不会轻松。
来源:云娱云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