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02:21 1

摘要:白敏冬,1965年5月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海洋环境科学工程与技术专家,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高气压强电场电离放电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海洋学会陆海水域污染防控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大学环境与生态研究院院长。

2025年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共73人,我们分5期进行介绍。今天是第1期,介绍15名候选人(以姓氏拼音为序)。

白敏冬,1965年5月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海洋环境科学工程与技术专家,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高气压强电场电离放电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海洋学会陆海水域污染防控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大学环境与生态研究院院长。

白敏冬于1998年从大连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大连海事大学工作;2003年担任辽宁省高气压强电场电离放电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2年担任厦门大学教授。

白敏冬长期从事强电场放电产生自由基的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主要在海洋赤潮治理、甲烷转化制氢及液体燃料、烟气脱硫脱硝资源化、防控生化污染等领域进行研究。

提名人:笪良龙院士。

卞科,男,汉族,1960年8月出生,陕西省兴平市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际谷物科技协会研究院院士,“中原学者”,“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郑州市十大优秀青年暨新长征突击手。曾任河南工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曾入选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长期从事农产品储藏与加工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5部,主持或参加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1项,“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1项,“九五”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3项(子项),“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3项。

曾获“粮食储藏保鲜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商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玉米品种及纯度鉴定方法的研究”获商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届河南省发明展览会优秀奖、第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牌奖、河南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小麦蛋白质电泳特性的研究”获国内贸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MODIFIED SOY PROTEIN ADHESIVES”获美国发明专利。

提名渠道:中国科协。

蔡锋,男,汉族,1965年5月生,福建龙海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九三学社福建省委会副主委、九三学社厦门市委会主委,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所长。 兼任亚太经合组织(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应用海洋学学报》主编、《Shore & Beach》编委、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分委会主任、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福建省特级后备人才、厦门市劳动模范、厦门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科研专项等3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6部,技术标准6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

提名渠道:中国科协。

曹宏斌,1971年10月出生于江苏如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战略金属资源绿色循环利用国家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化工科学数据中心主任。

曹宏斌于1993年从天津大学化学系毕业,之后进入南通永通活性碳纤维有限公司工作;1995年考取天津大学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001年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工作;201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21年6月,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

曹宏斌主要研究领域为工业有毒有害污染物全过程控制,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3)、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18、2023) [38];协会特等奖1项(2020)、省、部、学会、协会一等奖4项。

提名人:曲久辉院士。

陈宝梁

陈宝梁,男,1973年11月出生,浙江苍南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兼任浙江省有机污染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职。

研究方向:聚焦环境化学、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环境功能材料(如生物炭、石墨烯、有机膨润土)及其应用。

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国家863/973计划子课题等20余项,发表SCI论文170余篇(含36篇发表于《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被引超8500次,11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3年,第二完成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第二完成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推荐人:侯立安院士。

陈冠益,男,汉族,1970年6月生,江西玉山人,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9月参加工作,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现任天津商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研究方向为生物质等固体废物(含废轮胎)的热化学转化与处理;生物柴油的生产与应用研究;煤与其他固体废物的混合优化利用;先进的能源(氢能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如燃料电池与生物质能源的有效联合;大气污染物的防治与控制技术;流态化和循环流化床反应器。

曾获得2023年全国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20年全国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23年被授予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入选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提名人:余刚院士。

陈嘉川

陈嘉川,男,汉族,1962年1月出生,山东诸城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省部共建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

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知识分子。兼任兼教育部轻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主任,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山东造纸学会名誉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从事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制浆造纸生物技术的研究,在本领域内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450余篇、教学科研专著(编著)10部,授权发明专利102件。

提名人:黄和院士。

陈历俊

陈历俊,男,汉族,1976年3月出生,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国家母婴乳品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陈历俊于1986年9月—1990年7月在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工程系攻读学士学位;1990年9月—1993年3月在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1993年3月—1993年9月任大连工业大学助教;1995年9月—1998年6月在东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7月—2002年1月任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厂长;2002年2月—2015年9月任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5年10月任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2024年3月当选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

陈历俊主要研究方向为乳品加工技术,乳品质量安全,乳品营养与健康。针对中国母婴营养健康研究基础薄弱和母婴乳品质量安全体系需完善等关键问题,突破了中国母乳成分研究模拟、母婴营养组学评价、母婴乳品产业化和安全风险监控关键技术,创新了“应用基础研究-工业技术开发-临床医学循证-产业示范引领”的母婴乳品研发模式,践行“让中国宝宝喝上好奶粉”和“健康中国2030”战略,助力中国母婴营养健康水平提升,科技引领中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

提名渠道:中国科协。

程博闻

程博闻,男,汉族,1963年1月生,湖北黄梅人,中共党员,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基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天津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兼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特邀副理事长、《纺织学报》编委会副主任等职务。

1988年起从事纤维材料及产业用纺织品研究,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863等科研项目40余项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授权发明专利44项。主编《熔喷非织造材料》《生物基化学纤维生产及应用》等著作,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期刊发表论文472篇。2023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2024年获评“影响力科学家” 。

研究方向涵盖生物可降解纤维材料、纳微纤维制备技术及应用、高性能纤维纸基功能材料开发。

提名人:徐卫林院士。

程芳琴

程芳琴,女,汉族,196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山西临猗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环境保护煤炭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二氧化碳减排与资源化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山西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程芳琴于1986年从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分配到运城盐化局工作;2002年调入山西大学工作;2013年任山西大学科技处处长;2016年任山西大学副校长。2023年8月,入选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程芳琴长期致力于工业固废处理与处置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应用。和她的科研团队聚焦低品位盐湖资源化开发研究,开发出芒硝与氯化钾复分解制硫酸钾副产工业盐新工艺,建成亚洲最大年产十万吨硫酸钾生产线;聚焦煤炭废弃资源清洁化利用研究,解决了煤矸石和煤泥利用领域的关键性问题,建成40余条煤泥生产线,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30万吨。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项1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提名渠道:中国科协。

冯玉杰

冯玉杰,女,1966年1月出生,国际水协会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冯玉杰于1984年—1988年就读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基本有机化工专业,毕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1996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7月—1998年7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讲师;1998年—1999年在香港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8月—2000年6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副教授;2000年7月—2002年7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2002年8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教授;2003年4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2005年5月—2006年11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应用生物学系副主任;2006年11月—2009年12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应用生物学系主任;2017年12月—2020年6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常务副院长;2020年6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冯玉杰的研究方向为水中污染物定向转化理论与技术、水中污染物强化转化理论和技术和城市水环境风险识别及管理。
提名人:王金南院士。

傅强,1963年1月出生, 男,博士,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化学会纤维素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和聚合物共混改性与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2010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1年国家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2013年入选教育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2017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4),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9),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0),获国际著名高分子期刊Polymer冯新德优秀论文奖(2009),获中国石化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8),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7),获中国化学会高分子邀请报告荣誉奖(2007),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5)、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1999)、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3)和宝钢优秀教师奖(1999)。

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被SCI收录400余篇,论文被SCI引用10000余次。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2014、2015、2016、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材料类)。获准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编写专著一部。

提名人:石碧院士。

高吉喜

高吉喜,男,汉族,1964年3月出生,内蒙古呼和浩特人,2005年5月加入致公党,1989年9月参加工作,研究生文化程度(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理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士。现任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平陆运河绿色工程检查专家组副组长。

先后参与、主持完成了30多项科研项目研究。在国家攻关与基础项目方面,连续承担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攻关项目,承担完成的主要项目有《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典型区应用研究》(国家攻关项目,子专题负责人)、《湖泊(滇池)城市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国家攻关项目,子专题负责人)、我国酸沉降及其生态环境影响(国家攻关项目,主要参加人)、环北京周边沙漠化数据库建设(公益性基础研究,负责人之一)、环境背景数据库建设(公益性基础研究,负责人之一)等;在为国家管理服务和决策科学研究方面,先后开展了黑河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环保总局重大课题,主要参加人)、《西部生态调查》(环保总局重大课题,技术组组长)、《中东部生态调查》(环保总局重大课题,技术组组长)、《长江流域洪水易损性评估》(国际合作,技术组组长)、《长江流域自然保护与洪水控制》(国际合作,首席专家)、《我国酸沉降影响及对策研究》(国际合作,专题组组长)、《可持续农业发展》(国际合作,中方专家组组长)等科研、技术项目。

入选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两项等。

提名人:段宁院士。

郜海燕

郜海燕,女,1958年11月出生,安徽省六安市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士,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郜海燕于1982年8月—1987年10月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研究实习员;1987年11月—1994年3月历任浙江省农产品产后技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4年4月—1995年1月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加工研究所保鲜与加工研究室主任;1995年1月—2016年6月历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主持、所长、研究员;2013年7月任农业部果品产后处理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果蔬保鲜与加工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1年1月任农业部国家柑橘加工研发分中心/国家浆果保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主任;2019年12月任农业农村部果蔬品质调控与保鲜优秀创新团队首席;2023年8月入选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10月当选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士;2024年3月当选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

郜海燕主要从事食品物流保鲜与质量控制研究。截至2024年3月,郜海燕获科技成果奖励2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提名人:谢明勇院士、金征宇院士。

顾青

顾青,男,1969年11月生,浙江海宁人,中共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顾青于1992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2005年获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遗传学博士学位;2005年—2008年在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2年11月—2003年11月在丹麦技术大学生物中心进行乳酸菌遗传和生理的合作研究;2003年1月—2003年2月于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生物技术学院进行合作研究;2009年1月—2009年12月作为访问教授在荷兰乌特勒支大学进行微生物抗菌肽研究;2023年3月担任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

顾青主要从事益生菌基因组与功能、天然安全抗菌素、食品微生物新资源及其功能与安全性、食品级微生物安全高效表达系统的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次,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入选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来源:噼哩啪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