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朱凯团队在Science期刊发表题为 “C60-based ionic salt electron shuttle for high-performance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modules”的研究论文
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朱凯团队在Science期刊发表题为 “C60-based ionic salt electron shuttle for high-performance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modules”的研究论文,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Shuai You为论文第一作者,英国纽卡斯尔大学Marina Freitag、托莱多大学Yanfa Yan、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Osman M. Bakr和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朱凯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核心亮点:
创新材料设计:通过合成C60衍生的离子盐CPMAC,显著增强了电子传输层的界面结合力和机械稳定性,解决了传统C60分子层界面弱的问题。
高效稳定性能:CPMAC基太阳能电池实现了26%的高效率,并在高温长时间运行下表现出极低的性能衰减(2100小时后仅降解2%),展现了出色的商业化潜力。
规模化应用验证:在小型组件中,CPMAC同样表现出优异的性能(PCE 23%)和稳定性(2200小时后降解。
倒置p-i-n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因其制备工艺简单、低温加工性以及与叠层电池的兼容性优势,成为商业化潜力突出的技术路线。然而,器件规模化制备与长期运行稳定性仍是其商业化的主要瓶颈。尽管C60通常作为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中的电子传输层(ETL),但其分子特性导致界面结合弱,易引发非理想的界面电子和机械退化问题。
鉴于此,英国纽卡斯尔大学Marina Freitag、托莱多大学Yanfa Yan、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Osman M. Bakr和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朱凯等人合成了一种C60衍生的离子盐——4-(1',5'-二氢-1'-甲基-2'H-[5,6]富勒烯-C60-In-[1,9-c]吡咯-2'-基)苯甲胺氯化物(CPMAC),并将其作为电子传输层用于倒置PSCs中。CPMAC中的CH2-NH3+头基改善了ETL界面,其离子特性增强了堆积密度,使界面韧性提高了约3倍。
使用CPMAC的器件实现了约26%的光电转换效率(PCE),并在65°C、1太阳光照射下运行2100小时后仅降解约2%。对于小型组件(4个子电池,6平方厘米),PCE达到约23%,在55°C下运行2200小时后降解小于9%。
该项研究证明,离子盐CPMAC可有效解决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中分子态C60的机械不稳定性问题。相较于C60,CPMAC的离子特性显著强化了ETL/钙钛矿界面结合区域,且仅需超薄CPMAC层即可实现高效器件运行。CPMAC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器件效率,还大幅增强了运行稳定性。并进一步验证了CPMAC在微型组件开发中的适用性,其模块化效率与运行稳定性达到文献报道中的最佳水平之一。为钙钛矿光伏技术迈向商业化提供了极具前景的解决方案。
来源:中茂绿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