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磨一剑!小米17同频迎战iPhone17,胜算几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1 22:37 1

摘要:9月19号晚上,小米手机部总裁卢伟冰搞了场直播,这场直播没带货,也没聊家常,一上来就把小米17系列的核心升级点全剧透了。

9月19号晚上,小米手机部总裁卢伟冰搞了场直播,这场直播没带货,也没聊家常,一上来就把小米17系列的核心升级点全剧透了。

观众关心的问题,比如为啥跳过小米16,会不会抄袭苹果,用不用玄戒芯片,他都挨个回应了。

这场直播引了不少争议,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小米这次不是简单发个新品,更像一场憋了五年的战略豪赌。

本来想,跳过“16”直接上“17”,大概率是小米玩的营销噱头。

毕竟手机圈里,靠数字做文章的品牌不在少数,但后来发现,这次还真有硬东西撑着。

卢伟冰在直播里说,跳代一是因为技术升级幅度够大,达到了“跳跃式”标准。

二是“7”在小米内部是幸运数字,SU7,YU7这些产品早就让大家记住了这个数字。

这两个理由里,后者更像品牌情怀,前者才是关键。

小米17系列拿到了高通最新旗舰芯片的全球首发独占权,更重要的是,两年前小米就和高通深度合作,还派了专属研发团队驻场,一起定义了超过100项芯片特性。

这是小米头一回全面参与SoC的定义,从底层驱动到多媒体算法都插了手,单纯用现成芯片和参与芯片定义,完全是两码事。

前者只能算“拿来主义”,后者才是真正在技术层面掌握主动权,这一点,小米确实比以前有底气。

至于大家关心的玄戒芯片,卢伟冰明确说没用到17系列上,本来以为这芯片可能是研发失败了,后来才知道它在平板上表现不错,研发经验还帮小米在和高通合作时更有话语权。

小米说未来会走“自研+外采”两条路,一边靠自研攒技术,一边靠外采快速推出高性能产品。

这种双路线模式在手机圈挺常见,但能不能玩得转,还得看后续协同效果。

就像打仗,两条战线得互相配合,要是只顾一头,很容易顾此失彼。

定价上也有讲究,小米17标准版继续“加量不加价”,Pro和ProMax则主打“体验溢价”。

这说明小米不想再只靠低价吸引眼球,而是想靠体验挣口碑,卢伟冰还透露,之后会有Ultra版本带新技术,就是这次没有Air机型。

如此看来,小米是想在不同价位段都布上局,不过高端机型的“体验溢价”能不能让消费者买账,怕是得等上市后才知道。

小米17系列一曝光,背屏设计就成了热议焦点,有网友说,它的横向模组布局和iPhone17Pro系列太像了,还调侃“这到底是苹果的ProMax还是小米的”。

手机圈撞脸的事不少,但小米连命名都贴近苹果,确实容易让人多想。

卢伟冰倒是没回避,直接拿出2021年的小米11Ultra说,早在四年前小米就试过类似设计,当时就用了横向模组和后置副屏。

他强调这次的“妙享背屏”是搞功能和交互,能显示时间、切换图案,还能用来后摄自拍、控制车机。

这些功能确实比单纯的外观模仿有诚意,也能看出小米想做出差异化的心思,但外界看法还是分成两派,有人觉得比苹果的设计更有可玩性,也有人觉得位置和iPhone重合,就是“伪创新”。

更值得说的是产品结构,小米17是主力机型,Pro和ProMax覆盖中高端,和iPhone17系列的尺寸规格一一对应。

过去五年小米年年喊“对标苹果”,这次才算真正在发布节奏,命名、配置上都“同代同级”。

很显然,小米是想正面和苹果掰手腕,但这种“贴身肉搏”,一不小心就容易变成“东施效颦”。

毕竟消费者对苹果的品牌认知已经很深,小米想靠相似的设计和命名抢占市场,风险不小。

小米的高端化之路走了五年,从2020年小米10试水,到2024年小米14喊出“全面对标苹果”,雷声不小但始终没撼动iPhone的地位。

这次小米17系列不再错峰发布,直接和苹果“硬碰硬”,雷军说要“正面迎战”,卢伟冰也表示“有足够信心”。

搞不清小米是真有底气了,还是被逼到了必须背水一战的地步,回顾一下,小米不是第一次在命名上做文章。

2018年跳过7发小米8,说是因为“八周年”,这次跳过16发17,又扯出“技术跳跃”和“幸运数字”。

这套路和苹果当年跳过iPhone9发iPhoneX很像,都知道数字背后能玩出感知价值,但不一样的是,苹果靠硬实力制定规则,小米现在还得靠命名话术加技术升级来吸引关注。

现在的问题是,iPhone17系列预售火得一塌糊涂,线下排队、黄牛加价的场面又回来了。

小米17系列想“热销对热销”,难度不小,品牌战略定位专家吴玉兴说得挺对,高端化不只是靠命名、堆料,更要靠长期的生态、系统体验和品牌心智沉淀。

什么时候大家不再问“这是不是苹果的ProMax”,而是觉得“这就是小米的17ProMax”,小米才算真正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小米这次放弃回避正面迎战,勇气值得肯定,但想撑起这场“ProMax级别”的豪赌,光靠喊口号、玩套路远远不够。

最终能不能摆脱“苹果影子”,靠自己的特色打动消费者,还得看市场给出的答案。

毕竟手机圈的竞争,从来不是靠赌就能赢的,真刀真枪的实力才是硬道理。

小米要做的,不只是在硬件上追赶,更要在用户体验和品牌认知上做出自己的特色。

只有让消费者真正认可“小米”这个品牌,而不是把它当作“苹果的替代品”,这场高端化的豪赌才算真正成功。

来源:墨史浅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