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未来人类要面对外星文明威胁,中国牵头搞“全球性综合防务体系”,里面有空天载机平台“鸾鸟”、智能无人战机“玄女”,甚至还有战术机甲“承影”。
2019年长春航展上,中航工业旗下的中航环球文化传播公司扔出个“大瓜”“南天门计划”。
说未来人类要面对外星文明威胁,中国牵头搞“全球性综合防务体系”,里面有空天载机平台“鸾鸟”、智能无人战机“玄女”,甚至还有战术机甲“承影”。
当时我以为就是个科幻IP,没想到后来这计划越来越“逼真”,2025年长春航展直接展出了“白帝”乙型空天战机模型,不少人开始犯嘀咕,这到底是真要搞的军事工程,还是单纯的“科幻带货”?
首先得搞清楚,“南天门计划”的“亲爹”是谁,中航环球是中航工业的下属公司,听名字就知道,主营业务是文化传播,不是造飞机大炮的装备研发部门。
说白了,这计划从一开始就带着宣传和IP属性,跟咱们看的军事漫画、科幻小说本质上是一路。
它的核心设定挺带感,外星威胁、全球防务、各种炫酷装备,但这些都是为了吸引年轻人,中航环球想通过这种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普及航空文化、招潜在人才。
本来想觉得就是个“航空版奥特曼”,但后来发现它运营得挺用心,不光出了书和漫画,还跑到珠海航展、长春航展这些官方背景的展览上摆模型。
2025年那架“白帝”模型,标注着“能高超音速飞行、空天往返”,长得跟美国X-37B空天飞机有点像,不明真相的人真容易以为是咱们的新装备。
但有个关键点必须拎清,它跟美国的NGAD计划完全不是一回事,NGAD是美军实打实的第六代战机研发项目,已经有原型机试飞了,洛克希德・马丁这些巨头在牵头干,有明确的研发时间表和军方需求。
“南天门计划”呢?至今没有任何官方文件说这是国家军事工程,说白了就是个“文化产品”,只不过包装得太像真的了。
“南天门计划”能火,可不是因为模型做得逼真,背后是咱们对中国航空实力的信心在“撑腰”。
二十年前,咱们还在讨论“歼8怎么跟F22打”,那会儿差距肉眼可见,现在不一样了,歼20列装部队,跟F35比起来也不落下风,这种跨越式进步,让大家对“未来武器”的想象空间一下子打开了。
以前咱们习惯了“追赶”,现在就想看看“引领”是什么样的,“南天门计划”里“中国主导全球防务”的设定,正好戳中了这种心理。
说实话,这跟美国拍《壮志凌云》一个道理,都是通过文化产品展现军事自信,只不过美国靠好莱坞,咱们靠中航环球的这个IP,而且咱们的IP更“硬核”,装备设定都贴着航空技术的边儿。
还有个大背景,中美现在在空天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美国搞NGAD,还在太空搞各种军事化布局,咱们这边公众也盼着有个能“对标”的东西。
“南天门计划”虽然是科幻,但里面提到的高超音速飞行、无人集群作战,都是咱们正在攻关的技术。
比如“神龙”空天飞机已经试飞好几次了,JF-22风洞能模拟30倍音速,这些真实进展让大家觉得,这计划里的东西说不定哪天就成真了。
网上有人说,“南天门计划”是中国版“星球大战计划”,想忽悠美国搞军备竞赛,这话有点太阴谋论了。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是当年政府牵头的战略欺骗,目的是拖垮苏联。
咱们这计划,说白了就是个企业搞的文创IP,靠几本漫画、几个模型,根本骗不了美国军方。
它真正的聪明之处,是玩了个“模糊战略”,官方不承认它是真实项目,也不否认它跟现实技术的联系。
中航环球是中航工业的下属公司,中航工业又造歼20、直20这些真家伙,这种“沾亲带故”的关系,让计划自带“神秘感”。
对公众来说,这种模糊感越重,讨论度就越高,对企业来说,既能科普又能吸粉,何乐而不为?
但咱们自己得清醒,别陷入“颅内高潮”,计划里有些东西确实有现实影子,比如空天飞机参考了“神龙”,高超音速技术跟JF-22风洞有关。
但像“鸾鸟”那种翼展超200米的空天母舰,还有“力场驱动”技术,现在看根本不现实,光是动力系统,现有火箭发动机推力就不够,更别说让这么大的平台在大气层内外穿梭了。
如此看来,“南天门计划”既不是真要搞的军事工程,也不是单纯的“画大饼”,它更像个“技术科普+文化输出”的结合体,一边让大家了解航空前沿技术,一边展现咱们的航空自信。
咱们看个热闹、涨点知识就行,没必要纠结它“真”还是“假”,要是哪天里面的某些设定真能落地,那当然是好事,就算一直是科幻,能让更多年轻人喜欢航空、投身航空,这计划就没白搞。
来源:墨史浅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