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份震撼的报告,刚刚从OpenAI和哈佛大学的内部实验室里泄露出来。它将我们对ChatGPT,甚至对整个AI时代的所有想象,炸得粉碎。这份长达数十页、基于超过110万段真实对话的NBER工作论文,第一次让我们能够像上帝一样,俯瞰过去一年里全球7亿用户与AI之间
(图片由HRflag用Midjourney生成,编号5085cca3-c63d-4afa-b6ee-3c8914f548ef_3)
一份震撼的报告,刚刚从OpenAI和哈佛大学的内部实验室里泄露出来。它将我们对ChatGPT,甚至对整个AI时代的所有想象,炸得粉碎。这份长达数十页、基于超过110万段真实对话的NBER工作论文,第一次让我们能够像上帝一样,俯瞰过去一年里全球7亿用户与AI之间、超过26亿条日常信息交换背后所隐藏的秘密。
最大的秘密是:我们都错了。我们过去所相信的、关于AI将首先颠覆工作、解放生产力的宏大叙事,可能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报告用冰冷的数据告诉我们:AI革命的震中根本不在办公室,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准备好,你对ChatGPT的认知即将被彻底重塑。
先感受一下这个数字的恐怖之处:每周有7亿活跃用户,约等于全球人口的8.8%,接近十分之一的人类正在与这个数字生命持续互动。它每天处理超过26亿条信息。这不仅是一个“工具”,更像一个正在崛起的“数字文明”。但真正颠覆性的,不是规模,而是用途。
报告的核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ChatGPT上与“工作”无关的消息占比已从一年前的53%飙升至73%。这意味着,我们每对它说10句话里,有超过7句在处理与工作无关的个人生活。那台被认为会替代我们写报告、敲代码的“工作机器”,实际上已经悄然变成了人类的“生活伴侣”。
它到底在陪我们做什么?三大用途占据近78%的流量:“实用指导”“信息查询”和“写作”。而曾被科技媒体吹上天的“编程”,在消费者端占比仅4.2%。那些关于人类与AI产生情感纠葛的想象也被现实击碎:“社交情感”和“角色扮演”类对话加起来只有2.3%。我们没有和AI谈情说爱,也没有把它变成程序员的替代品;我们在用它来“生活”。近10%的消息与“辅导和教学”有关,它正在成为无数人的24小时私人教师;而36%的“实用指导”类对话表明,它像一个全能的生活顾问,帮你规划旅行、给出烹饪建议,甚至教你如何修理家里的水管。
更令人惊讶的是,谁在定义这个未来?不再只是硅谷的男性工程师。数据显示,按姓名词典估算,女性用户占比已悄然过半,达到52%;同时,26岁以下的年轻人贡献了接近一半的消息量。正是这些更年轻、更多元的群体,用自己的需求驯化着这个数字巨兽,让它从冷冰冰的生产力工具,变得更温暖、更贴近真实的人性。
更关键的是,这份报告揭示了人类如何与更高智能协作的深层秘密。研究者将使用行为划分为两种核心模式:“Doing”(让AI直接代做任务)与“Asking”(把AI当作咨询对象)。结果显示,“Asking”占比超过51%,不仅增长更快,用户满意度也遥遥领先;而且受教育程度越高、从事专业类工作的用户,越倾向于“Asking”。这意味着,真正懂得使用AI的精英,并没有把它当作能替代双手的“实习生”,而是把它视为能激发大脑的“超级顾问”。他们不会只说“帮我写一份市场报告”,而是会问“基于这些数据,这份报告应包含哪些核心洞察?”;不会只要“一段代码”,而是发问“为实现这个功能,哪种代码架构更优雅更高效?”
“Doing”是在购买AI的“体力”,而“Asking”是在借用AI的“脑力”。这两种模式的微妙分野,可能成为未来世界里普通使用者与高级玩家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而在真正的工作场景中,AI也并非从零到一地“创造”。数据显示,工作相关写作任务中有三分之二是在“编辑、润色、翻译”已有文本。它不是我们的替代者,而是我们最强大的“协同进化伙伴”。
那么,如果73%的用途都与工作无关,AI创造的价值该如何衡量?传统GDP无法捕捉这种改变。报告引用了一个惊人的结论:一个普通美国用户,平均每月需要被支付98美元的补偿,才愿意放弃使用生成式AI。98美元,是AI带给普通人福利的货币化度量,经济学上称为“消费者剩余”。仅在美国,这对应的年价值就高达970亿美元。这是一个隐藏在国民生产总值之外的巨大无形价值帝国,解释了为何人们愿意把时间花在一个“不直接产生收入”的事物上——因为它提升了生活质量、节省了时间、拓宽了认知边界,而这种价值往往比金钱更重要。
回到最初的问题,这份报告告诉了我们什么?它告诉我们,我们亲手创造了一个数字版的“神”,原本希望它走进工厂和写字楼替我们承担繁重的工作;但在夜深人静时,我们又把它请进书房和卧室,向它请教生活的难题,探索知识的边界,打磨思想的火花。我们对生产力的狂热,最终输给了对生活本身的渴望。
这或许是AI时代最伟大的隐喻。技术的终极目标从来不是替代人类,而是回归人性。它像一面镜子,照见的不是我们能力的极限,而是我们内心最深处的需求。那么,现在轮到你了:当你打开那个对话框时,你把它当成可随意使唤的仆人,还是可以平等对话的智者?你是在“Doing”,还是在“Asking”?这个选择,或许将决定你在下一个时代的位置。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
来源:HRfl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