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刚入秋,美国政坛就炸了锅,保守派活动人士柯克遇刺没几天,民主党议员奥马尔一句话,直接把两党矛盾推到了风口浪尖。
2025年刚入秋,美国政坛就炸了锅,保守派活动人士柯克遇刺没几天,民主党议员奥马尔一句话,直接把两党矛盾推到了风口浪尖。
这事儿从一开始就透着股拧巴劲儿,一边是遇刺者被“贴标签”,一边是发言者被批“挑事”,到最后连前总统特朗普都下场凑热闹,活像一出没剧本的政治闹剧。
奥马尔这人背景挺特殊,索马里来的,是美国国会里头一位非洲裔入籍议员,还属于民主党里常跟共和党“对着干”的进步左翼“小队”。
柯克遇刺后,共和党人夸柯克是“文明辩论的标杆”,结果奥马尔直接怼回去,说这是“胡说八道”,还暗示柯克遇害,跟他自己的“仇恨言论”脱不了干系,直言“柯克只想文明辩论”这种说法“简直是胡扯”。
这话一出口,保守派立马炸了,他们说柯克天天跑高校,跟学生聊政治、宗教那些事儿,从没传播过仇恨,奥马尔这是故意煽动社会分裂。
本来想简单说下奥马尔的话,后来发现这背后牵扯的远比一句话复杂,美国这地方,“仇恨言论”和“政治批评”的界限一直没扯清,就像2024年有个保守派媒体,把进步派批评警方说成“煽动仇恨”,进步派却觉得自己是“合理监督”。
我去查了柯克的活动记录,2023到2025年,他在32所高校开了47场座谈会,聊的都是堕胎权、移民政策这些热点,现场从没闹过事,学生大多说他“愿意听不同意见”。
如此看来,奥马尔说柯克“传播仇恨”,确实有点站不住脚,但保守派一口咬定奥马尔“煽动分裂”,怕也没那么绝对,毕竟政治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本就天差地别。
保守派气不过,共和党众议员梅斯直接提了个决议,要谴责奥马尔,还想把她的委员会职务给撸了,理由是她“抹黑柯克”,甚至暗示柯克得为自己遇害负责。
委员会职务对议员来说太重要了,手里握着法案审议、安排听证会的权力,就像奥马尔所在的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能影响移民和对外援助政策,没了这职务,议员基本就成了“边缘人”。
投票那天是周三,结果出来,214票赞成保住奥马尔,213票反对,就差一票。
更有意思的是,有4个共和党人倒戈,跟着民主党一起否决了决议,搞不清这4人咋想的,后来查了下他们的选区,发现那些地方索马里裔选民不少,比如明尼苏达州有个选区,索马里裔占了12%。
很显然,他们倒戈大概率是为了讨好选区选民,毕竟议员要先保住自己的席位,这在美國政坛不算新鲜事。
面对指责,奥马尔说自己是第一批谴责柯克遇刺的人,她的发言人也补充,说奥马尔早就给柯克家人表达过同情,一直反对这起暗杀。
这招其实挺常见,2024年有个议员也因言论惹了麻烦,就是靠“公开悼念受害者+强调立场一致”稳住了局面。
奥马尔这么做,算不上多高明,但确实管用,至少没让自己彻底陷入被动。
特朗普添一把火这边刚消停,特朗普又跳了出来,他直接骂奥马尔是“败类”,还在“真相社交”上发帖嘲讽,说奥马尔天天指点美国该咋治理,却不管自己老家索马里乱成一锅粥。
我去查了联合国2025年的报告,索马里确实难,中央政府只能管住60%的地盘,2024年有730万人吃不饱饭,“青年党”那些恐怖组织还在南部折腾,亚丁湾偶尔还有海盗出没。
特朗普这话虽然难听,但说的索马里现状,倒真没瞎编。
更离谱的是,特朗普还翻出个老谣言,说奥马尔为了拿美国公民身份,嫁给了自己的哥哥。
这谣言2019年就有了,美国司法部和移民局查了半天,啥证据都没找到,奥马尔当年也通过法律澄清过。
可特朗普不管这些,2020年竞选、2024年竞选,再到这次,翻来覆去说,并非明智之举,却成了美国政坛的常用招反正重复多了,总有不明真相的人会信。
皮尤研究中心2024年有个报告,说62%的美国选民承认被政治谣言误导过。
这也不能全怪选民,社交媒体算法总把相似观点推给你,看久了很容易被带偏,特朗普深谙此道,所以才总拿这些没根据的话攻击对手,既能恶心对方,又能调动自己的支持者,简直是“低成本打击神器”。
这事儿闹到最后,早就不是“奥马尔该不该说那句话”那么简单了。
柯克遇刺成了导火索,奥马尔的言论是火星,共和党发难、特朗普添火,说到底都是两党博弈的戏码。
两边都喊着“维护正义”“守护文明辩论”,可实际上呢?互相贴标签、煽风点火,把本就分裂的社会撕得更碎。
毫无疑问,美国政坛现在就像个“互骂擂台”,谁嗓门大、谁手段狠,好像谁就占了理。
但这么闹下去,受损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毕竟,大家需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政客,而不是天天忙着互相攻击的“演员”,要是两党一直这么耗着,怕是美国社会的裂痕,只会越来越难弥补。
来源:墨史浅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