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律翻译中心主任付欣副教授,在《中国法学》英文版(CLSCI、AMI外文刊核心)发表《中国数据可携带权的发展、挑战与对策》。
聚焦学术前沿,深耕交叉领域
我校外国语学院教师持续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
两位教师连发高水平外文论文
交叉学科研究再突破
近日,我校外国语学院科研喜讯频传,两位教师分别在顶尖外文核心期刊发表重要论文。
法律翻译中心主任付欣副教授,在《中国法学》英文版(CLSCI、AMI外文刊核心)发表《中国数据可携带权的发展、挑战与对策》。
法律语言研究所何静秋教授及其研究生霍扬,在《DISCOURSE STUDIES》(JCRQ2,中科院大类分区2区)发表《Voices in the shadow of power:A corpus-assisted exploration into defendants' discursive resistance strategies in Chinese criminal proceedings》。
两项成果集中展现了学院“外语+法律”交叉学科的研究特色与强劲实力,为学校教学科研互促发展注入新动能。
1
涉外法治科研发展新格局
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聚焦“外语+法律”交叉融合核心领域,深耕涉外法治领域科研创新沃土,成功构建起“平台筑基、成果提质、服务赋能、教学联动”四位一体的科研发展新格局。学校充分依托法律英语研究所、法律语言研究所的专业优势,搭建国内外“法律英语”学术交流桥梁,为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化与拓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2
科研成果丰硕
近年来,外国语学院科研成果产出持续丰硕,累计获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中英文高水平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近30部。同时,学院法律翻译中心、口译中心,为中国-中亚峰会等提供口译服务百余场,以专业力量助力中国法治成果走向国际舞台。
3
科研反哺教学见实效
与此同时,科研反哺教学的成效日益凸显。在优质科研资源的赋能下,学生在全国法律英语大赛等赛事中表现优异,累计斩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00余项,形成“科研-教学-实践”协同育人闭环。
未来,学校将以“十五五”规划为指引,持续攻坚国家级科研项目,开展“外语+法律实务+人工智能”交叉研究,着力打造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法治外语科研阵地,以更坚实的科研成果,为校院外语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贡献核心力量。
来源:西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