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翻滚丰收忙!仁寿 “天府粮仓” 绘出金色画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2 19:23 1

摘要:又到一年丰收节,九月的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秋阳洒满广袤乡野,金黄的稻浪在微风中翻滚,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稻香,收割机的轰鸣声与农民的欢声笑语交织,勾勒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丰收画卷。

筑牢 “天府粮仓” 根基

“丰”景这边独好

九月的仁寿

稻香四溢

收割机轰鸣

良田、良机、良技齐上阵

“天府粮仓” 丘区示范区的丰收画卷

就此徐徐展开

又到一年丰收节,九月的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秋阳洒满广袤乡野,金黄的稻浪在微风中翻滚,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稻香,收割机的轰鸣声与农民的欢声笑语交织,勾勒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丰收画卷。

近年来,仁寿县紧扣“天府粮仓”丘区示范区建设目标,在良田、良机、良技上持续发力,推动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了坚实力量。

良田打底 夯实丰收根基

日前,记者走进仁寿县青岗乡瑞云村的粮食种植基地,只见连片的土地平整开阔,成熟的水稻正在有序机收中。

金黄的稻浪里,联合收割机沿着笔直的田埂匀速穿行,不到半小时便完成了以前需要数名人工一整天的工作量。机械轰鸣间,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藏着仁寿县破解丘陵地区农业发展瓶颈的智慧——经过科学改造的土地,让现代化农业装备有了用武之地。

△在仁寿县板桥镇青龙社区,收割机正在收获水稻

立足“两山一坝七分丘”的地貌特点,仁寿县因地制宜,让规划布局与资源现状精准“握手”。通过实施田(地)块整治,将原本零散破碎的小田块合并为大块,短田埂变长埂,陡坡地改造为缓坡,弯曲的田边变得笔直。同时,修建机耕道路与地块进出坡道,使得农田间互联互通,为大中型农业机械畅行无阻创造了条件。

灌溉与排水工程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仁寿县大力整治山坪塘,让沉睡的水源重焕生机;在山顶上新建高位蓄水池,在雨季储存水源,旱季时为农田解渴;新建及整治提灌站,让水能够按需输送到田间;新建及整治排灌渠系,构建起农田的“血脉”,保障农田旱涝保收。同时,农电配套为农业生产注入强劲动力,地力提升工程让土壤更加肥沃,生态良好成为农田的底色。

截至目前,仁寿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63.55 万亩。曾经“看天吃饭”的低产田,如今变成了“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电配套、宜机作业、土壤肥沃、生态良好”的高产稳产田,为粮食丰收筑牢了根基。

良机助力 提升生产效率

在播种时节,一台台播种机,快速且精准地将种子播撒进土壤;田间管理时,植保无人机在空中盘旋,高效完成农药喷洒作业;收获季时,联合收割机大显身手,将金黄的稻谷、饱满的玉米快速收入囊中,极大提升了粮食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还能抢抓农时,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在仁寿县珠嘉镇棚村村,植保无人机在对小麦进行喷药除虫作业

一年四季,在仁寿县“天府粮仓”丘区示范区的农田里,各种农用机械往来穿梭,成为一道亮丽风景,这得益于该县大力开展的“良机”应用推广行动。近年来,该县整合项目资金 3900余万元,为22个乡镇35个村配备播种机、旋耕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农用机械500台(套)。2024 年,仁寿县农业机械化率达 65.22%,越来越多的农活由机械代劳。

△仁寿县方家镇水池村,收割机正在高标准农田的稻田里收获稻谷

金秋时节,高粱红满田野,稻浪翻滚金黄,玉米颗粒饱满。

在宝飞镇尖石村,千亩高粱迎来丰收季,广袤田野里,高粱穗饱满殷实,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种植大户唐金泳的高粱地里,几台收割机穿梭作业,机械臂灵活地揽过高粱秆,切割、脱粒一气呵成。唐金泳告诉记者,采用机械化后,整体效率提高了10多倍,500多亩地的高粱,3台机器3天就收完了。

△在仁寿县宝飞镇尖石村,收割机正在收获高粱

在钟祥镇合兴村,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一台台收割机穿梭其间,轰鸣声此起彼伏,饱满的稻穗被快速收割、脱粒。农机设备的投入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显著改变,不仅减轻了农户的劳动负担,更缩短了收获周期。

在富加镇四川洁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烘干车间里,自动化烘干设备高效运转,金黄的玉米经过科学烘干处理后,水分含量和品质得到精准控制,为后续存储和销售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仁寿县富加镇音堂村优禾惠农业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在查看粮食烘干情况

“今年,我们统筹调度了全县及外地1200余台收割机投入到秋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能达到95%。”仁寿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股副股长毛茂介绍,同时,还通过建立农机作业调度平台,实时发布收割进度和机具需求信息,引导农机科学流动、高效作业,让秋收节奏更快、衔接更顺。

良技赋能 挖掘增产潜力

9月6日,全国带状复合种植大豆绿色高效生产现场观摩会在仁寿县举行。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参加。

与会人员参观了仁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四川农业大学博士工作站、科技小院,现场观摩了带状复合种植大豆绿色增产增效模式和带状复合种植大豆绿色防控田间对比,听取了该模式在提升土地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的讲解,逐一解答了种植户提出的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等问题。

△航拍仁寿县富加镇桂树村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一垄垄大豆将土地装点得绿意盎然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作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发源地,近年来,仁寿县与四川农业大学深度合作,联合开展品种选育、技术试验示范工作,建成国家级大豆玉米科技小院,走出了一条具有仁寿特色的“稳粮扩豆”发展之路。

据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巧妙利用玉米与大豆的生长特性,在保证玉米不减产的基础上,每亩可增收大豆 140公斤,按市场价格计算,农民亩均增收850 元。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开展培训与指导,从播种间距、施肥技巧到病虫害防治,手把手教农民掌握技术要点,让好技术真正转化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 “金钥匙”。

不仅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还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如今,仁寿县已经在农机技术方面实现突破,攻克了小株距分带同步精准播种、分带变量喷雾、高通量低破碎脱粒等关键技术,研制出高效的播种、施肥、植保、收获等机具,实现带状复合种植收获全程机械化。

2024年,仁寿县大豆种植面积达27.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点位亩产大豆199.2公斤(全国第二)、玉米655.8公斤(全国第一),入选全国高产典型案例。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如今,仁寿县用平整的田垄、畅通的沟渠、穿梭的机械与扎根的科技,书写着“天府粮仓”的新答卷。当良田打底、良机助力、良技赋能形成合力,不仅让田野间的“丰”景岁岁常新,更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让粮食安全的根基越扎越牢,这既是仁寿县对丘陵地区农业发展的探索,更是现代化农业道路上,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时代图景。

来源:大美仁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