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6-30日,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召开。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肝病学术盛会之一,本届APASL大会围绕“多元合作・创造消除和治愈的奇迹”这一主题展开,汇聚了全球范围内顶尖的肝病学家、基础医学研究
本文经胡鹏教授授权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导读
2025年3月26-30日,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召开。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肝病学术盛会之一,本届APASL大会围绕“多元合作・创造消除和治愈的奇迹”这一主题展开,汇聚了全球范围内顶尖的肝病学家、基础医学研究者、临床医生以及公共卫生专家,共同致力于推动肝脏疾病领域的前沿研究。
病毒性肝炎作为肝脏疾病的重要分支,其免疫机制和治疗新策略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借此盛会契机,医脉通特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胡鹏教授,分享和探讨有关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机制与治疗新策略。
医脉通:
HBV感染不仅涉及病毒复制,还与宿主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能否请您从免疫学的角度,简要谈谈HBV感染后免疫系统是如何被激活的?特别是HBV特异性T细胞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胡鹏 教授
HBV感染的免疫学机制比较独特,与其他嗜肝病毒不同,HBV感染人体后,并不直接导致肝细胞损伤,而是通过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来间接造成肝脏损害。并且,HBV能够以共价闭合环状 DNA(cccDNA)的形式长期存在于肝细胞内,HBV DNA甚至可整合至宿主肝细胞基因组,干扰宿主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导致持续的异常抗原表达,可能诱导免疫耐受。在这一过程中,免疫系统的激活呈现双面性:一方面通过清除被感染的肝细胞来控制病毒感染;另一方面,这种免疫清除过程引发肝脏炎症反应,导致肝功能受损。
其中,HBV特异性T细胞在感染的控制和疾病进展中发挥着核心调控作用。其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持久性决定了感染结局:若T细胞应答充分有效,可实现病毒清除;若T细胞功能耗竭或应答不足,则导致感染慢性化。
医脉通:
HBV 特异性T细胞引发的肝内炎症过程,给乙肝临床管理带来了哪些关键启示?例如在疾病分期判定、治疗方案抉择、预后评估方面,如何借助这些免疫机制,为患者给予更精准的治疗策略?胡鹏 教授
免疫反应在乙肝发病机制中的双面性给临床管理带来挑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清除病毒的同时,避免过度免疫反应造成的机体损伤。临床医生需综合评估病毒载量、肝脏炎症程度和免疫功能状态等,全面精准地评估患者所处的疾病阶段,并据此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现阶段,我们可采用核苷(酸)类似物等基础治疗药物来强效抑制病毒复制,在充分抑制病毒复制的基础上,通过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等免疫调节药物,恢复有效的T细胞应答以进一步清除病毒,争取实现乙肝功能性治愈。这种抗病毒与免疫调节协同的治疗策略,有助于提升乙肝治疗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医脉通:您如何看待靶向
HBV特异性T细胞的治疗策略在乙肝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如何更好地将当前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胡鹏 教授
HBV特异性T细胞在乙肝病情进展和控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靶向这类细胞以提升其功能,能否改善乙肝治疗效果,成为极具探索价值的科学问题。当前,国内外众多科研团队,包括我们自己都围绕相关课题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基础研究。研究进一步揭示,HBV特异性T细胞存在功能异质性,不同细胞亚群表现出差异化的抗病毒效应和免疫病理特征,若能增强特定T细胞亚群的活性,可在有效清除病毒的同时,避免肝脏损伤,有望实现乙肝功能性治愈的目标。
研究还表明,HBV特异性T细胞功能受到抑制性因子和共刺激因子的双向调控。通过阻断抑制性因子、激活共刺激信号,可能增强T细胞功能。早期临床研究中,PD-1抑制剂联合现有抗病毒治疗方案初显成效,阻断PD-1等抑制性因子的信号通路,可以部分恢复T细胞的功能。此外,CAR-T、TCR-T等靶向T细胞的新型治疗方案也不断涌现,展现出巨大潜力,但目前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优化。
胡鹏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副所长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肝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委员
第五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
《中华肝脏病杂志》副总编辑
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医学领军人才
中国政府赴巴勒斯坦抗疫医疗专家团团长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肝脏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