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当前,我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基础设施薄弱、产业融合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如何系统性布局数字技术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需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人才培育、生态营造等关键领域协同发力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当前,我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基础设施薄弱、产业融合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如何系统性布局数字技术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需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人才培育、生态营造等关键领域协同发力,为乡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 **一、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打通乡村发展“信息动脉”**
数字基础设施是乡村数字化转型的基石。近年来,我国行政村通宽带比例已超过98%,但部分偏远地区仍存在网络覆盖盲区、带宽不足等问题。未来需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
1. **网络覆盖优化升级**。加快5G基站向乡村延伸,推动千兆光纤网络普及,解决“最后一公里”接入难题。例如,贵州通过“广电云”工程实现行政村光纤全覆盖,为智慧农业提供稳定网络支撑。
2. **物流体系高效整合**。建设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中转站和村级服务点三级网络,推广“交邮融合”“快递进村”模式。浙江安吉县通过数字化物流平台,将农产品配送时效缩短至24小时内,成本降低30%。
3. **能源与数字融合**。结合光伏、储能等新能源技术,为偏远地区提供稳定电力保障,支撑物联网设备运行。内蒙古部分牧区已试点“风光互补+数字牧场”模式,实现牧草监测、牲畜追踪等功能。
### **二、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
数字技术与农业、电商、文旅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突破口。
**1. 智慧农业提质增效**
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传感器等技术,实现精准施肥、智能灌溉和病虫害预警。例如,黑龙江北大荒集团应用“无人农场”系统,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率达95%,亩产提升10%以上。此外,区块链技术可追溯农产品全生命周期,提升品牌公信力,如陕西洛川苹果通过区块链认证,溢价空间达20%。
**2. 农村电商赋能增收**
依托直播电商、社交平台等新业态,破解农产品“卖难”问题。2024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突破2.5万亿元,抖音“山货上头条”项目带动超1000万农民增收。未来需重点培育本土电商人才,完善冷链仓储设施,推动“一村一品”品牌化建设。
**3. 三产融合拓展空间**
数字技术可串联农业与文旅、教育等产业。例如,福建武夷山通过VR技术还原茶文化历史,吸引游客参与“云采茶”体验;浙江莫干山民宿利用大数据分析客群偏好,定制个性化服务,年均营收增长40%。
### **三、培育数字人才队伍,破解乡村“智力短板”**
乡村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人才支撑,需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
- **分层培训**:针对农民开设智能手机应用、电商运营等基础课程;对返乡青年提供短视频制作、数据分析等进阶技能培训。江苏宿迁“新农人计划”已孵化超5000名农村电商带头人。
- **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与乡村共建数字农业实验室,如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建立“智慧果园”示范基地,带动3000农户掌握物联网技术。
- **政策激励**:通过补贴、创业贷款等吸引数字人才返乡。江西赣州对返乡创业大学生提供最高50万元贴息贷款,三年内吸引1.2万人回流。
### **四、构建数字生态体系,护航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数字生态需兼顾安全、文化与治理:
1. **筑牢数字安全防线**。开展防诈骗宣传,推广简易版反诈APP。2025年公安部数据显示,乡村电信诈骗案发率同比下降27%。
2. **数字文化传承创新**。利用AR/VR技术复原非遗技艺,如湖南湘西土家族织锦通过数字化展陈,年游客量增长3倍。
3. **数字治理提升效能**。推广“云公章”“智慧村务”平台,实现村级事务“一网通办”。广东清远试点数字治理后,村民办事跑动次数减少80%。
### **结语**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未来,随着AI、元宇宙等新技术渗透,乡村或将涌现更多创新场景。唯有坚持“技术为农、服务惠农、生态兴农”的理念,方能真正实现数字时代的“田园牧歌”。
来源:酒仙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