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齿裂大戟Euphorbia dentata Michx.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锯齿大戟、紫斑大戟、齿叶大戟。原产于北美洲,现收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防范外来物种侵害
齿裂大戟
齿裂大戟Euphorbia dentata Michx.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锯齿大戟、紫斑大戟、齿叶大戟。原产于北美洲,现收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
Part.1
形态特征
1
根纤细,长7~10cm,直径2~3mm,下部多分枝。
2
茎单一,上部多分枝,高20~50cm,直径2~5mm,被柔毛或无毛。
3
叶对生,形态多变,可从线形至卵形,多变化,长2~7cm,宽5~20mm,先端尖或钝,基部渐狭;叶缘呈全缘、浅裂或波状齿裂;叶两面被毛或无毛;叶柄长3~20mm,被柔毛或无毛;总苞叶2~3枚,与茎生叶相同;伞幅2~3个,长2~4cm;苞叶数枚,与退化叶混生。
展开剩余71%4
花序数枚,聚伞状生于分枝顶部,基部具长1~4mm短柄;总苞钟状,高约3mm,直径约2mm,边缘5裂,裂片三角形,边缘撕裂状;腺体1枚,二唇形,生于总苞侧面,淡黄褐色。雄花数枚,伸出总苞之外;雌花1枚,子房柄与总苞边缘近等长;子房球状,光滑无毛;花柱3枚,分离;柱头两裂。
5
蒴果为扁球状,长约4mm,直径约5mm,具3个纵沟,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爿。
6
种子卵球状,长约2mm,直径1.5~2mm,黑色或褐黑色,表面粗糙,具不规则瘤状突起,腹面具一黑色沟纹;种阜盾状,黄色,无柄。花果期7~10月。
Part.2
分布与生境
齿裂大戟原产于北美州,目前分布于北美洲、南美洲及亚洲(包括中国)。在我国见于北京、河北、江苏、浙江、云南等地。
该植物为喜光阳性植物,多生于山坡草地、林缘、沟边等生境,尤其适宜温暖湿润、夏季多雨的亚热带气候,海拔分布海拔在200~800米范围之内。
Part.3
物种危害
齿裂大戟具有较强的繁殖力、适应性及竞争力,容易形成单一种群,扩散蔓延较为迅速,对当地生态环境有较强的破坏力。在农业农村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将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
Part.4
防治方法
定期监测种群动态及周边环境变化,制定针对性防控方案,尤其需遏制其种子传播;
采用科学除草方法,如在开花期频繁人工拔除,阻止结实;
对已结籽植株,须小心拔除并深埋或集中销毁,避免种子散播;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和园林工作人员对其危害的认识,动员开展连续多年的人工清除;
对分布广、种群大的区域,应综合人工拔除、机械铲除等方法,并着力恢复本地植被,以抑制其扩散。
齿裂大戟是一种检疫性有害杂草,被收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是农业农村部和海关总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风险分析结果联合发布的名录,目的为防止危险性植物有害生物传入我国,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供稿单位:动植物检疫处、塘沽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
编辑:党群、王晓芳
校对:吴昀卓、刘勇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