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四年跃升近半,一条工业型城市河道的“生态突围” —— “见证河湖蝶变 共建美丽山东”媒体行稿件展播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2 15:15 1

摘要:白露时节,康汇河畔秋意渐浓,草木点染微黄,水鸟翩跹、蝴蝶徘徊,与粼粼波光共绘出一幅恬淡的初秋画卷。然而,这幅浑然天成的“秋水图”,背后却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纳污河”往事……

白露时节,康汇河畔秋意渐浓,草木点染微黄,水鸟翩跹、蝴蝶徘徊,与粼粼波光共绘出一幅恬淡的初秋画卷。然而,这幅浑然天成的“秋水图”,背后却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纳污河”往事……

9月10日,由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见证河湖蝶变 共建美丽山东”媒体行活动正式启动,首站便走进这条工业城市中的河道,探寻其“化污为美”的生态蜕变历程。

水质四年跃升近半,“三水”统筹治理见成效

对肥城来说,康汇河是穿城而过的生态脉搏,是重塑“山水人城”和谐格局的战略要地。然而,在工业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康汇河生态功能一度受损,水体甚至恶化至劣Ⅴ类。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控污染、增水源、推修复、严监管”四大举措成为改变康汇河“纳污河”过往的关键。

肥城市投资3.6亿元实施康汇河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在城区污水处理厂出水口下游沿康王河新建、修复表流湿地近53万平方米,并对城区至出境21千米河道进行整治和保护,对河堤进行修整、绿化,内坡栽植护坡植物,堤边栽植垂柳,堤面铺设3.5米宽的沥青路面,可作为河道管理路和自行车道,便于河道维护和市民休闲锻炼。

康汇河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段治理后(指挥庄桥)

通过系统治理,康汇河(湿地公园—衡鱼大桥段)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实现了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三水”统筹共赢局面。

肥城市出境汇河陈屯桥省控断面水质出现明显好转,由2020年的劣V类到2024年的Ⅲ类,较规划目标Ⅳ类标准提升一个类别,2024年康汇河水环境质量指数为5.89,较2020年改善率为49.87%,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康汇河已成为泰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带。

通过实施河道整治,水体整体向好,建成区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实现了“纳污河”向“景观河”的蜕变。湿地公园内现有维管植物129种,脊椎动物21目44科108种,其中鸟类78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8种,有力推动了康王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极大丰富了湿地景观类型。

如今的康汇河流域河道水波荡漾,河堤草木葱茏,两岸草长莺飞,盈盈一水,清波碧浪,沿河骑行、垂钓、散步的群众比比皆是,康汇河已成为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休闲廊、景观带。康汇河生态修复工程获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典型案例,肥城市获得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整县域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打造区域等荣誉。

污水厂尾水变“再生水”,为城市发展注入“活水”

以多汁鲜美的“肥城桃”闻名的肥城,其实是一座缺水的城市。在肥城康润水务有限公司的节水主题展馆,一组数据揭示着“极度缺水”的现实:肥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71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2.9%、全省的78.8%、泰安市的87.13%,属于“极度缺水区”。

因此,在康汇河的美丽蜕变过程中,水资源利用的永续发展也成为应有课题之一,“再生水”应运而生。

肥城康汇河沿岸有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为康汇河生态补水的重要水源,日补水量约10万立方米。为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改善区域水环境,结合康汇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在肥城化工产业园建设日产6万吨再生水厂1座、辅助取水泵站2座、铺设输配水管线17.07千米,该项目由肥城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分公司肥城市康润水务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

“再生水厂投资2.6亿元,生产规模6万吨/日,主要是将肥城市康龙、康汇、中节能三座污水处理厂的尾水集中收集后,通过传统工艺加双模法(超滤+反渗透)制成高品质再生水,其中主要指标总溶解固体≤50mg/L,供给肥城化工园区、石横电厂及周边企业作为生产用水。”肥城康润水务有限公司经理王培博说,此举每年可减少地下水开采2100万立方米,可满足现有企业和未来10年化工园区项目用水需求,对区域地下水源涵养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减少污水排放量,降低对自然水体的污染负荷,保护水生态环境。

如今,康汇河静静流淌,从容讲述着从“纳污河”到“生态河”的蜕变故事,它的成功治理,为工业型城市破解治水困局提供了一个鲜活样板。

来源:肥城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