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怼西贝:37年品牌咋犯了爱康、百果园的老毛病?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0 00:58 3

摘要:本来他挺高兴,想找家店庆祝下,选来选去挑了西贝,没成想这顿“庆祝餐”吃出了大麻烦,他发现西贝有预制菜问题,随手发了条微博吐槽,哪知道西贝董事长贾国龙直接硬刚,还扬言要动法律武器,这事儿一下就炸了。

2025年9月13号,罗永浩突然在活动上透露,自己的限制消费令解除了,现在能正常坐飞机了。

本来他挺高兴,想找家店庆祝下,选来选去挑了西贝,没成想这顿“庆祝餐”吃出了大麻烦,他发现西贝有预制菜问题,随手发了条微博吐槽,哪知道西贝董事长贾国龙直接硬刚,还扬言要动法律武器,这事儿一下就炸了。

老实讲,罗永浩最初发微博,真不是故意针对西贝,他就是想证明自己限高令解了,能坐飞机了,顺带提了句用餐遇到的问题。

可贾国龙的反应,属实让人意外,不仅不先了解情况,反而直接硬刚,这操作我是没看懂,要知道,罗永浩可不是软柿子。

之前他硬刚过西门子,就因为冰箱质量问题,不依不饶要说法;还跟俞敏洪掰扯过教育行业的争议,连王自如的测评公信力问题都敢整治。

这人向来不怕较真,贾国龙要是早了解这些,怕是不会这么冲动。

后来罗永浩自己也说,贾国龙在是非对错站不住脚的情况下,还嘴硬说“生意宁可不做”,这不是拿自己几十年心血的企业、近两万员工的岗位冒险吗?

再说罗永浩的债务情况,也能看出他这人挺实在,他公开承认有13亿债务,比早期外界猜的6亿多不少。

这里面有锤子科技被字节跳动收购后确认的6亿原始债务,还有官司带来的赔偿、滞纳金,甚至有3亿国有资本投资款转成的债务,这3亿本可以不用还,他却坚持要还。

到现在,他已经还了8亿多,靠直播带货赚了5亿多,锤子的资产转让拿了1.8亿,还有物料抵债、资产变卖的钱,剩下的5亿也计划着未来还完。

就冲这份诚信,网友肯定更愿意信他这边的说法。

讲完罗永浩这边,再看西贝的公关操作,那简直是“灾难性”,连他们合作的华与华,都跟着添乱。

华与华是挺有名的营销公司,2002年就成立了,核心方法是“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服务过汉庭、葵花药业这些品牌,2024年营收快2亿了。

可这次,华杉(华与华创始人)居然公开说罗永浩“污蔑”西贝,结果被罗永浩怼成“品牌刺客”,还被曝出来服务西贝10年收了6000万,这钱花的,没帮上忙不说,还引火上身,贾国龙更离谱,亲自下场要跟罗永浩“决一死战”。

投资人史保刚说得挺对,贾国龙本来在法律上没做错啥,可偏偏要陷入“自证陷阱”,又是召开发布会,又是公布罗永浩的菜单,说自己百分百没有预制菜。

说实话,消费者本来可能就随口吐槽下,这么一闹,大家反而好奇西贝的中央厨房到底咋运作的,这不等于把问题摆到台面上放大吗?

而且西贝的道歉信也透着敷衍,9月15号发了首封致歉信,说要把中央厨房加工改成门店现场做,10月1号前完成全国门店调整。

可没几分钟就删了,因为里面有句“顾客虐我千百遍”,网友全炸了,顾客提意见叫“虐”?后来又把信发出来,就给“虐”字加了个引号,这能叫改了吗?

罗永浩之后还追问,“百分百没有预制菜”的承诺咋不算数?预制菜和现制菜的税率差异,咋不跟公众说说?这让我想起爱康国宾和百果园之前的操作。

2023年爱康国宾因为体检报告不准被质疑,一开始直接否认还指责消费者,结果信任危机更重;2022年百果园被曝变质水果换标签,首份声明也没诚意,引来了一波抵制,西贝这次“硬刚+道歉反复”,跟这两家犯的错一模一样,就不会吸取点教训吗?

反观胖东来,去年有门店查出蔬菜农残超标,2小时内就公开致歉,下架商品、全额退款还赔偿,管理层还亲自去走访消费者。

同样是面对问题,差距咋就这么大?餐饮行业做舆情应对,不就该学胖东来这样,把消费者放在第一位吗?

西贝这次风波,对它的上市计划影响也不小,贾国龙2023年就说,要在2026年完成IPO,做成市值超千亿的公司。

2024年9月他还重回CEO岗位搞变革,本来挺有盼头,可这次事件后,西贝的客流量明显下滑,9月10号、11号每天营业额少了100万,12号直接少了200多万。

要知道,餐饮企业上市本就不容易,巴奴火锅之前也因为标准化和产品主义的矛盾,上市进程慢了下来。

现在西贝又出了这档子事,投资者肯定会担心它的信誉,资本市场最看重这些了。

再加上预制菜现在连统一的国家标准都没有,企业标准和消费者认知又脱节,西贝未来要合规,还得花不少功夫。

资深餐饮人毛和江说,同行支持贾国龙,其实是因为利益一致,连锁餐饮都靠中央厨房和预制菜降成本、提效率,要是消费者对预制菜抵触情绪蔓延,整个行业都受影响。

这话没毛病,但消费者要的不是企业抱团,而是知情权啊,你用了预制菜没关系,说清楚不就行了?非要藏着掖着,被发现了还硬刚,这不是自找的吗?

说到底,西贝这次的事就是给整个餐饮行业提了个醒,消费者不是随便能糊弄的,舆情应对也不是老板拍脑袋就能定的,爱康国宾、百果园之前栽过的坑,西贝又踩了一遍,希望其他企业别再犯同样的错。

贾国龙花37年把西贝做到现在的规模不容易,要是因为一次没处理好的吐槽,影响了上市,甚至伤了品牌根基,那才真叫得不偿失。

来源:点尘看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