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户瞿应江花1000万买下它,拒绝千万报价,哪怕欠600万外债也要办展览,只为让更多人看看,这棵“穿越”了4300年的古树,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2013年夏天的一声炸雷,把贵州铜仁深山里一棵4300岁的“老寿星”劈得浑身冒烟——
这棵胸径3米、重16吨的金丝楠木,就此结束了千年生长史,却用另一种方式“活”了下来:
农户瞿应江花1000万买下它,拒绝千万报价,哪怕欠600万外债也要办展览,只为让更多人看看,这棵“穿越”了4300年的古树,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2013年的那个午后,瞿应江正在地里摘辣椒,突然听见山上传来“轰隆隆”的巨响,紧接着就是滚滚浓烟。
他扔下篮子就往山上跑,等消防队员把火扑灭,眼前的景象让他瞪圆了眼睛:
一棵比他家房子还粗的古树,树皮被雷劈得裂开,里面居然泛着金灿灿的光,像把阳光揉碎了藏在木头里。
“我活了40年,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树。”瞿应江说,他蹲在树边摸了又摸,下定决心要把它带回家。
接下来的几个月,他跑遍了林业局、环保局,终于拿到了合法砍伐手续。等树砍倒的那天,全村人都来帮忙,16吨重的树干,用了3辆卡车才运走。
消息传出去后,有人连夜找上门,开价1000万想买这棵树。瞿应江的老婆劝他:“咱们家虽然不缺钱,但1000万可不是小数目。”
可他摇了摇头:“我买它不是为了卖,就是想让城里人看看,咱们贵州的深山里,还有这么老的金丝楠木。”
之后的10年,瞿应江成了“树的保姆”:租了一个200平米的场地摆树,每年租金要5万;为了防止虫蛀,他请专家做了防腐处理,花了20万;
2021年,他又花了30万把树运到贵阳展览,每天守在现场给游客讲解。前前后后算下来,他花了1000多万,还欠了600万外债。
可他说:“去年有个上海来的游客,看完树说‘原来金丝楠木不是传说,是真的存在’,我觉得这钱花得值。”
这棵树为啥能值2.5亿?得从金丝楠木的“慢”和“特”说起。
第一,它“熬”了4300年。金丝楠木是出了名的“慢性子”,幼树每年才长30-50厘米,胸径一年都长不了1厘米。要想长到胸径3米,得熬4300年——这比咱们人类的文明史还长!
就说这棵树,它发芽的时候,咱们祖先还在种小米;等它长到1000岁,孔子才刚开始讲学;
等它长到2000岁,唐朝的诗人正在写“春风得意马蹄疾”;等它长到4000岁,已经是清朝的乾隆年间了。
这么慢的生长速度,让它的材质特别致密,像被时光“压缩”过一样,用指甲划都划不出痕迹。
第二,它“藏”了金丝。 金丝楠木的“金丝”不是染的,是木头里的树脂分泌物,经过千年氧化形成的。
阳光一照,这些金丝会跟着光线移动,像流水一样,特别好看。而且,它还有一股淡淡的香气,像薄荷加了点樟脑,闻起来特别舒服。
这种香气可不是摆设,里面的樟脑醇能驱虫,用它做的家具,放几百年都不会被虫子咬,也不会变形开裂。明清时候,皇家都用它做宫殿的梁柱,就是因为它“耐用又好看”。
第三,它“快没了”。 野生金丝楠木已经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禁止非法砍伐。市面上的金丝楠木,要么是老房子拆下来的“拆房料”,要么是人工培育的“新料”。
像这种4300岁的野生老料,简直是“熊猫级”的存在。而且,历史上皇家过度砍伐,让野生资源快枯竭了,现在想找这么大的树,比找野生东北虎还难。
有人说瞿应江“傻”,放着1000万不赚,反而欠了一屁股债。可他不这么想:
“钱是能花完的,可这棵树是独一无二的。我想让更多人知道,金丝楠木不是用来炒的,是用来传承的。”
其实,瞿应江的“执念”,藏着对文化的尊重。金丝楠木不是普通的木头,它是咱们中国文化的“符号”。
明清时候,皇家用它做宫殿,是因为它代表“权力”;现在,咱们喜欢它,是因为它代表“传统”。
瞿应江把树摆出来展览,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想让大家看看,咱们祖先用的木头到底有多好,咱们的文化到底有多深。
还有人问,这棵树的价值到底是市场炒作还是真的值这么多?其实,金丝楠木的价值,一半在“材质”,一半在“文化”。
材质好,所以能做家具、做工艺品;文化深,所以能代表咱们的历史、咱们的传统。这棵4300岁的树,不仅是一根木头,更是一本“活的史书”——
它见证了4300年的风雨,见证了咱们民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这价值,不是金钱能衡量的。
现在,瞿应江的展览还在继续,每天都有游客来拍照、打卡。他说:“等我老了,我想把这棵树捐给博物馆,让它永远留在那里,给后人看看。”
这棵树的故事,让我们想起了很多事:比如,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珍贵的自然遗产?
是把它卖了换钱,还是把它保留下来,让更多人了解?比如,我们应该怎么看待“价值”?是金钱重要,还是文化重要?
其实,答案就在瞿应江的话里:“这棵树不是我的,是大自然给咱们的礼物。
我只是暂时保管它,让更多人知道它的存在。”
最后,想问问大家:如果你有这么一棵价值连城的古树,你会选择卖掉换钱,还是像瞿应江一样,办个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它的故事?
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毕竟,这棵树的“使命”,需要我们每个人来思考。
来源:巫师火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