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入大班,“我是勇敢尝试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15:17 1

摘要:新学年伊始,我发现,面对身份转变和外界期许,大班幼儿正面临着至关重要的心理挑战。他们因一句“你要上小学了”而迷茫,在“必须懂事”的压力下感到无措,甚至出现画画不敢下笔、回答问题犹豫不决等退缩行为。

新学年伊始,我发现,面对身份转变和外界期许,大班幼儿正面临着至关重要的心理挑战。他们因一句“你要上小学了”而迷茫,在“必须懂事”的压力下感到无措,甚至出现画画不敢下笔、回答问题犹豫不决等退缩行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为我们理解幼儿行为提供了重要框架:幼儿渴望证明自己,成功则获得主动性,失败则易产生内疚感。

一次创意绘画活动中,小雨反复询问:“老师,这样画对吗?”乐乐则完全不敢下笔,小声嘀咕“我怕画坏了”。与家长沟通后,我发现这种焦虑主要源于家庭中无意的“小学恐吓”,如“上了小学就不能这么随便画了”。

通过“当我长大一岁”小组谈话,我了解了幼儿对“大班哥哥姐姐”这一身份的理解:既要给弟弟妹妹做榜样,又要达到成人的期待。这种对责任的片面理解使他们沉浸在“必须做得完美”的焦虑中,失去了应有的勇气。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以儿童哲学为核心的探究活动,帮助幼儿重新理解“错误”“完美”等概念。教师首先讲述绘本《美丽的大失误》,随后引导幼儿围绕核心问题——“尝试新事物时,一定要做得完美吗”展开讨论。

一向谨慎的小雨首先发言:“我觉得必须完美,因为长大了就不能犯错了。”活泼的轩轩立即反驳:“可是学骑车时我摔了好多次,现在骑得特别好!”教师适时追问:“那些摔跤的经历是必要的吗?”幼儿开始思考“错误”的价值。

随着讨论深入,萱萱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我昨天画画时不小心洒了水,本来很害怕,但后来发现像一片云,我就加了雨滴,变成了下雨!”教师及时强化这一案例:“所以,有时候错误会带来新的可能性,对吗?”

最后,幼儿总结出了“勇敢尝试比完美更重要”“错误是聪明的老师”等观点,并将其转化为班级宣言:我是勇敢尝试家!不怕新挑战!

同时,我们在各活动区设置支持性延伸活动,如艺术区设置“美丽意外”创作角、科学区投放“试错学习”记录板,帮助幼儿内化讨论形成的观点。

幼儿的发展处于一个生态系统中,所以我们还设计了多层次的家园共育策略。首先通过问卷收集家长的焦虑点,发现多数家长存在“过早学业化”倾向。据此我们设计了适宜的家园互动方案,运用社会学习理论,让家长通过角色体验感受幼儿的心理压力。同时结合神经科学知识,帮助家长理解5—6岁幼儿前额叶发育尚未完善的生理特点,引导他们学会理性看待幼儿的“不完美”表现。我们还创造性引入“亲子哲学对话”,帮助家长掌握成长型思维的培育方法。如将“你怎么这都做不好”改为“这次虽然没成功,但我们一起看看能学到什么”。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对“错误”和“尝试”的态度开始发生微妙转变。最近一次绘画活动中,小雨虽然仍然会询问“这样画可以吗”,但当得到“你的想法很独特”的回应后,她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家长也反馈了一些积极信号。小雨妈妈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忍住指导的冲动,发现孩子其实有自己的创意逻辑。”

大班幼儿的心理过渡需要专业支持,通过引入儿童哲学,我们不仅缓解了幼儿的焦虑情绪,更培养了他们的元认知能力和情绪调节策略,这些都将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