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六座SUV“神仙打架”,这些背后原因你可能没想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13:51 3

摘要:2025年上半年,国内中大型SUV累计销量约120万辆,同比增长28%,占SUV总销量的22%,其中超70%的销量来自六座车型。

2025年上半年,国内中大型SUV累计销量约120万辆,同比增长28%,占SUV总销量的22%,其中超70%的销量来自六座车型。

“现在不推个大六座SUV,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主流汽车品牌了。”一位业内朋友最近这样跟我开玩笑。确实,从去年到今年,几乎所有主流车企都在推出大六座SUV,价格从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让人眼花缭乱。

为什么车企都盯上了这个大六座市场?除了众所周知的二胎三胎政策外,还有更多深层次的原因正在推动这场变革。

01 技术突破:大车能耗与续航不再是痛点

曾几何时,大尺寸SUV意味着高油耗、高成本,让人望而却步。但新能源技术的进步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混合动力技术解决了续航焦虑问题。

现在市场形成增程派与插混派两大阵营。理想、问界凭借增程式技术解决续航焦虑,而吉利、比亚迪则以插混技术兼顾动力与能耗优势。

电池技术的进步同样令人惊叹。800V超充技术的普及,进一步降低了用户对大车的使用门槛。例如,一些车型的5C超充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

智能驾驶技术也让大车更好开。华为ADS 3.0让车辆实现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自动驾驶。大型SUV的驾驶体验得到了革命性提升,不再是“开船”的感觉。

02 消费升级:从交通工具到移动生活空间

现在的中产家庭对汽车的需求已经超越了简单的“从A点到B点”。车不单单是移动工具,更有 “冰箱彩电大沙发”的享受和智能化体验。

这种需求变化导致车辆内部设计理念的彻底变革。第二排右侧配备零重力座椅,支持十向电动调节、三档通风加热与十点式按摩。

二排右侧还配备可承重10kg的航空小桌板。车内还配备冷暖两用智能冰箱。这些配置都是为了满足家庭出行的各种需求。

追求诗和远方,也会有偶尔近郊的自驾露营场景。相比MPV而言,SUV的驾驶和乘坐感受和通过性都要更好,适用场景多。

03 企业战略:高利润与品牌冲高的双重驱动

从企业角度看,大六座SUV市场的高利润空间也是车企纷纷布局的重要原因。紧凑级SUV市场已趋饱和,车企亟需通过高利润的中大型SUV提升盈利能力。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2025年上海车展首发新车中,中大型SUV占比达32%,且新能源渗透率超69%。客单价高利润空间更多,且全尺寸的体量往往都是品牌拔高的旗舰冲高之作。

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这更是一次高端化突围的机会。过去,20万元曾是自主品牌的价格天花板,但华为、理想等品牌通过智能化与增程式技术撕开高端市场缺口。

2025年,30万-50万元区间成为主战场。问界、领克等车型不仅对标传统豪华品牌,更以“场景化体验”重塑用户认知。

04 竞争格局:新势力与传统车企的界限模糊

在这场大六座SUV的竞争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新势力与传统车企的界限逐渐模糊。小米跨界造车、传祺拥抱华为智驾,反映出行业从“单打独斗”向“生态协同”的演进。

早期进入大六座SUV市场的玩家多以鲜明标签切入,如“家庭场景化”“增程续航无忧”,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特定用户群体的需求。

然而,随着更多背景各异的车企涌入该市场,覆盖极宽的价格带,这一细分市场爆发的核心底层逻辑发生了变化。供给的增加及产品参数和使用场景的精细化定义,会使得消费者更容易进行横向比较。

与车企背景、技术路线无关,触达用户痛点的产品定义与有竞争力的产品定价,或对市场份额起到更关键的作用。

05 潜在风险:同质化竞争与价格战隐忧

面对火热的市场,我们也需要看到潜在的风险。当前,多数车型聚焦“大空间+智能化”,设计语言趋同:如贯穿式灯组、双联屏内饰等。

功能配置高度重叠:冷暖冰箱、零重力座椅等。若无法在细分场景中建立独特优势,部分车型恐将沦为“价格战”牺牲品。

用户心智的占领成为了胜负手。未来,品牌需回答“为何选我”的核心问题:是以“理想平替”切入大众市场,还是以“性能玩家”标签吸引年轻家庭?

为了保持长期竞争力,车企不仅要注重硬件上的升级,还要积极探索软件和服务模式上的创新,比如推出订阅式服务或建立会员制社区等,去加强与用户的连接。

06 未来展望:差异化与用户体验是关键

虽然目前大六座SUV市场已经非常拥挤,但未来仍然充满机会。消费者对大六座SUV的需求除了基本的空间和舒适性外,正朝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健康监测功能以及更加人性化的交互界面都将成为新的竞争焦点。考虑到家庭出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何更好地整合娱乐、教育等资源,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体验,也将成为车企努力的方向。

对于这样一个体量不算大的细分市场,除了扩大产销规模以外,成本控制是维持盈利能力的重点。SKU的精简化、电池品类和尺寸的选择、功能的取舍都可能对产品盈利能力有较大的影响。

未来,车企构建真正差异化壁垒的关键突围点可能在于深度挖掘用户需求,通过定制化服务和持续的技术革新来实现。

大六座SUV市场的爆发不是偶然,而是技术成熟、需求变化、企业战略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早期的“蓝海”迅速转变为群雄逐鹿的“红海”。

这个市场的竞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大空间和低价格的竞争,而是全方位用户体验的竞争。那些能够真正理解用户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的车企,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竞争无疑是好事。我们可以用更合理的价格,买到更适合家庭需求的产品。而对于车企来说,如何在这个热闹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将决定他们能否享受到这场大六座SUV盛宴的红利。

来源:倍儿牛汽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