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4日,2025年全国航海科普季收官暨“匠说航海”科普讲座在青岛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航海学会、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承办,山东航海学会协办。
9月14日,2025年全国航海科普季收官暨“匠说航海”科普讲座在青岛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航海学会、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承办,山东航海学会协办。
原交通部部长黄镇东出席活动并作讲座。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何建中,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主席王崇江,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工会主席张善民致辞。中国航海科普大使、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原总工程师胡亚安,董家口海事局四级高级主办马桂山作科普讲座。活动由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李世新主持,中国航海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莫鉴辉对科普季活动进行总结。来自中国航海学会、山东航海学会、山东海事局、中远海运(青岛)有限公司和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相关领导及师生200余人参加活动,并观摩领略了由一场跨越千年的胶东航海历史文化展览。
何建中在致辞中表示,今年9月是首个法定全国科普月,主题是“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强调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激发创新活力。此时举办全国航海科普季收官暨”匠说航海“科普讲座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此向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一代,系统展示航海领域的科技成就与发展前沿,让大家感知航海科技的奇妙,理解航海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感受一代代航海人胸怀祖国、不畏艰险,开拓创新、探索求真的崇高精神。
黄镇东在讲座中指出,交通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行业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必须弘扬优秀交通文化。黄部长重点围绕中国水运发展中关于港口和运河的概念、溯源、发展历程等作了深入阐述。港口与运河的演进与发展是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弄清楚根脉所在,赓续传承交通文化,更是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交通强国、航运强国,其目标任务就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航海科普大使、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原总工程师胡亚安的讲座题目为《船舶坐“电梯”—升船机》,介绍了升船机这一大国重器的科学原理和技术突破。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升船机,不仅打破了高坝对航运的阻隔,大幅提升内河航运能力,更以超高的运行效率与可靠性,成为保障长江等黄金水道全线畅通的重要支撑。
航海科普大使马桂山的讲座题目为《海权和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研究》,介绍了海权思想的起源与发展,生动展现了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阐述了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青岛市南针路航海博物馆在现场布设了航海历史文化临展,并由马桂山做了生动讲解。
2025年全国航海科普季活动以“扬帆向未来,筑梦探新篇”为主题,于7月中国航海日活动期间在海南博鳌启动,9月全国科普月收官。中国航海学会组织全国航海科普教育基地、航海科普大使及广大科普志愿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基地开放日活动80余场、科普讲座55场,同时通过科普中国APP、中国航海学会官方平台和媒体平台,刊发科普文章,制作发布短视频和公益广告,开展线上直播,向社会公线上线下参与人数累计近15万人次。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普及航海知识,传播航海文化,在线阅读、观看人次累计近千万。通过科普,讲好中国航海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航海,了解海洋,热爱航海,热爱海洋。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