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吏张汤的悲歌:汉武帝的弃子,用一碗御赐毒酒了结一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2 02:19 1

摘要:张汤的童年颇具传奇色彩。《史记·酷吏列传》记载,其父任长安丞时,一次外出让年幼张汤看家。返家后发现肉被鼠盗,怒而鞭打张汤。小张汤竟掘鼠洞捉鼠寻肉,自设公堂审讯老鼠,写就判词后当庭处决。

“苍鹰”郅都死后四十三年,长安未央宫。

御史大夫张汤跪在武帝面前,冷汗浸透朝服。他看着宦官端来的那杯御酒,双手颤抖。

“陛下,臣...”话音未落,武帝拂袖转身。张汤明白,这就是结局。

一、从长安小吏到天子心腹

张汤的童年颇具传奇色彩。《史记·酷吏列传》记载,其父任长安丞时,一次外出让年幼张汤看家。返家后发现肉被鼠盗,怒而鞭打张汤。小张汤竟掘鼠洞捉鼠寻肉,自设公堂审讯老鼠,写就判词后当庭处决。

父亲见他写的判辞老辣如资深狱吏,大惊失色,遂让他学习刑名之术。这个“审鼠”典故,预示了张汤一生与刑狱的不解之缘。

武帝即位初期,张汤还只是个小吏。但时机很快到来。元光四年(前131年),陈皇后巫蛊案发。武帝命张汤彻查此案,“深竟党与”,一查到底。张汤果然不负所望,穷追猛打,“竟皇后巫蛊狱”。武帝大悦,擢升他为太中大夫。

司马迁记载,张汤与赵禹共定诸律令时“务在深文”,力求严苛。某个冬日,赵禹到张家拜访,见张汤卧榻旁堆满律令竹简,室内炭火微弱。张汤双手冻得通红,仍孜孜不倦地修订律条。赵禹感叹:“张君何自苦如此?”张汤答:“陛下志在雄才大略,我等岂敢不竭心尽力?”

二、酷吏的崛起之路

张汤的真正崛起,始于元狩年间(前122-前117年)。当时淮南王、衡山王谋反案发,武帝再命张汤办理。这两个大案牵连列侯、二千石、豪强数千人,张汤“皆穷治之”,从严从重处置。

尤为朝野侧目的是,他竟将严助、伍被等武帝宠臣也纳入处决名单。有人劝他手下留情,张汤厉声道:“伍被本为反者规划计谋,严助幸臣出入禁闼而私交诸侯,不诛则政令不行!”武帝虽心有不忍,最终还是批准了处决。

经此一案,张汤深得武帝信任,“迁为御史大夫”。当时汉朝与匈奴作战频仍,国库空虚。张汤为武帝推行“造白金及五铢钱,笼天下盐铁”的经济政策,虽然“奸吏并侵渔”,导致百姓困苦,但确实解决了财政危机。

某次武帝病休,张汤作为御史大夫代行丞相事。数月间,他每天清晨入宫,深夜方归。府中属吏见他眼窝深陷,劝他休息。张汤却道:“陛下宵衣旰食,我等岂能安枕?”

三、权倾朝野的御史大夫

张汤权势最盛时,堪称“丞相徒充位,天下事皆决于汤”。《史记》记载了一个生动场景:某年因天灾减产,百姓流离。丞相庄青翟上朝时与张汤相约共同向武帝请罪。然而面见武帝时,张汤却突然变卦。

庄青翟战战兢兢请罪后,张汤朗声道:“丞相职责在调理阴阳,今灾异示警,丞相自当请罪。然御史大夫职在执法,与此无涉!”庄青翟愕然当场,武帝竟点头称是。满朝文武由此皆知,丞相已被架空。

然而酷吏的宿命在于,他们终究只是皇权的工具。当张汤触及最高权力集团利益时,他的命运开始逆转。

四、从巅峰到绝路

元鼎二年(前115年)冬,张汤的政敌发动致命一击。商人田信等人被逮捕后揭发:“汤每奏事,语国家用,王辄曰‘吾知其说’,若汤之出口。王收宝器,汤辄知而奏之,若王发腹中然。”

这指控极其致命——张汤将经济政策泄露给商人牟利。更重要的是,暗示他揣测圣意,犯了武帝大忌。

与此同时,丞相府三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联合举报张汤受贿。这些人原本官阶高于张汤,后来反成其下属,早就怀恨在心。他们罗织罪状,称张汤与属吏鲁谒居合谋舞弊。

雪上加霜的是,此时恰逢李文谋反案。张汤曾处决李文,而李文的弟弟恰在宫中为郎,日夜向武帝哭诉张汤枉法。

多重压力下,武帝终于动怒,派赵禹审讯张汤。

五、御赐毒酒

赵禹见到张汤时,这位酷吏还试图辩解。赵禹长叹一声:“君何不知分也!君所治夷灭者几何人矣?今人言君皆有状,天子重致君狱,欲令君自为计,何多以对为?”

这番话点醒了张汤。他想起自己处置过的无数案件:主父偃被族诛时求饶的眼神;颜异被以“腹诽”罪名处死时的震惊;淮南王案数千人的鲜血...

他明白武帝的用意:酷吏本就是用来做脏活的,一旦引起公愤,就必须被抛弃以平息众怒。

张汤最后上书谢罪:“汤无尺寸之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位三公,无以塞责。然谋陷汤者,三长史也。”随后引剑自刎。

尾声:酷吏的遗产

张汤死后清查家产,“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他业”。这个消息震惊朝野——一个被指控贪污的酷吏,竟如此清贫。武帝闻知后悔,诛杀三长史,丞相庄青翟也因此下狱自杀。

唐代诗人骆宾王在《帝京篇》中写道:“赵禹张汤网自设”,说的正是这类酷吏最终自陷罗网的宿命。清代诗人赵翼更一针见血:“势焰熏天陵宰辅,专权独握震朝端。冰山过处终难倚,落日长安漠漠寒。”

张汤的故事,成为后世酷吏的经典范本。他们凭借严刑峻法崛起,成为皇权打击豪强的利器,却终因权力反噬而灭亡。在汉武帝这样的雄主麾下,酷吏既是工具,也是随时可弃的棋子。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张汤以知阴阳,人主与俱上下,时数辩当否,国家赖其便。”这位史学家虽然将张汤列入酷吏列传,却也客观承认了他的历史作用。

纵观张汤一生,他从底层小吏攀至权力巅峰,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的悲剧在于,尽管对武帝忠心耿耿,但酷吏的身份注定了他不得善终的结局。在皇权至上的时代,即便是张汤这样权势熏天的人物,也终究只是皇帝手中的一枚棋子。#中国历史#​秦汉史#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