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香港小姐选美比赛的评论文章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7 15:27 1

摘要:文章的核心观点是:2025年的香港小姐选美比赛已经背离了其“选美”的初衷,变成了一场以“高学历”为噱头的“自我欺骗”。 作者认为,这一届的参赛者虽然在学业和事业上成就斐然,但在外貌和气质上远逊于黄金时代的港姐,无法承载公众对“港姐”这一经典IP的美丽想象。文章

这是一篇关于2025年香港小姐选美比赛的评论文章。我将为您梳理并总结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结构和论证过程。

章核心观点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2025年的香港小姐选美比赛已经背离了其“选美”的初衷,变成了一场以“高学历”为噱头的“自我欺骗”。 作者认为,这一届的参赛者虽然在学业和事业上成就斐然,但在外貌和气质上远逊于黄金时代的港姐,无法承载公众对“港姐”这一经典IP的美丽想象。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港姐比赛“落寞”的深层原因,指出这不仅是选手质量的下降,更是时代变迁、资本更迭和女性价值观念转变的必然结果。

文章结构与内容分析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对2025年港姐十强及三甲的逐一评析

2025年港姐比赛的背景,并引用了网友“太难评”、“可以取消吗”等负面评价,奠定了全文的批判基调。随后,对进入“十强”和“五强”(即三甲加第四、第五名)的佳丽进行了逐一分析,其评论逻辑基本一致:强调其“非美貌”方面的优势,同时指出其在“选美”标准下的不足。

十强佳丽(梁倩萱、文雅仪、朱文慧、曾阅遥、莫凡):

梁倩萱:突出其“精英气质”(金融顾问、多语言),认为相貌甜美但非顶尖。

文雅仪: 指出其“混血”和“方脸”特征,认为不符合主流审美,略显老气。

朱文慧: 肯定其“耐看”的气质和文艺才艺(钢琴、小提琴),但认为身材长相“稍逊”。

曾阅遥: 评价为“不起眼”,虽有学霸背景但无突出优势,长相仅“乖巧”,身材有明显缺点(腿粗),认为其入围“意外”。

莫凡: 这是十强中少数被高度评价的选手。作者用“星味足”、“甜美”、“台风稳”来形容她,认为她是“大家心目中的冠军人选”,只进十强“可惜”。这为后文批评比赛结果埋下伏笔。

五强佳丽(蔡华英、李尹嫣、袁文静、施宇琪、陈咏诗):

第5名 蔡华英:强调其“童星”经历和舞蹈专业背景,但直接指出其“身体比例不协调”的硬伤。

第4名 李尹嫣:点明其目标是进军娱乐圈当歌手,评价其长相“耐看”、气质“青春干净”,但直言与上一届“最上镜小姐”相比“逊色”。

季军 袁文静:突出其“学霸”身份(硕士、与威廉王子校友)和身材优势(174cm),但也点出其“粤语不流利”的短板。

亚军 施宇琪: 重点描绘其“学历天花板”(SAT/AP满分)和“盖尔加朵”般的辨识度,以及其“两个月瘦14公斤”的勤奋,认为其拿亚军“情理之中”。

冠军 陈咏诗:这是作者批判的重点。他极尽笔墨地描绘其“凡尔赛”的背景:在读博士生、哥大毕业、前香港艺术体操队冠军。作者用“降维打击”来形容其才艺表演。然而,笔锋一转,直指其作为选美冠军的致命弱点外貌平平,尤其是“短腿”明显。作者引用网友评论“在内地做网红都火不了”,并以此直接反驳了TVB高层“质量非常高”的说法,得出结论:论学历是历史新高,论选美则“另当别论”。

第二部分:追忆港姐的黄金时代“十里洋场”与“江湖”

在批判完现状后,作者通过今昔对比,强化了“今不如昔”的论点。他描绘了上世纪港姐选美的盛况,认为那时的港姐比赛不只是一场选美,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和一出“江湖大戏”。

美的标准:黄金时代的港姐代表了时代的气质和人们对优雅女性的终极想象,如“最有气质”的朱玲玲、“颜值最高”的李嘉欣、“美貌与智慧并存”的郭蔼明,以及“甜妹天花板”李绮红。

江湖气: 比赛背后是商业巨贾、影视资本的博弈。作者以刘銮雄为例,点出当时“英雄美人”的戏码佳丽通过美貌跨越阶层,富豪抱得美人归,观众则享受这场“活色生香”的全民狂欢。这种充满烟火气和江湖气的“浮世绘”,是港姐比赛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分:剖析港姐“落寞”的本质原因

文章最后,从更深层次探讨了港姐比赛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作者提出了三个核心原因:

1. 女性价值观念的转变: 时代进步了,女性改变命运的途径不再只有美貌。她们可以凭借自身的能力、学识和事业取得成功。本届港姐的“学霸纪录”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她们本身就很优秀,不再需要“港姐”头衔作为唯一的跳板。

2. “港姐”光环的褪色: 港姐冠军的后续发展惨淡,已无法实现阶层跃迁。作者列举了2019年黄嘉雯、2020年谢嘉怡、2021年宋婉颖等近几届港姐的例子,指出她们在TVB要么无戏可拍,要么只能演小角色,最终“查无此人”。这使得“港姐”这个标签的吸引力急剧下降。

3. 港圈资本的没落与新势力的崛起: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传统的靠地产、博彩起家的香港富豪家族在新时代互联网经济面前已无力支撑这样一场盛大的全民狂欢。TVB自身也江河日下,演员纷纷北上谋生。旧的“江湖”已经解体,港姐比赛自然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壤。: 以一种略带讽刺和无奈的笔触作结。他指出,虽然传统的港姐选美落寞了,但各种“新式选美”已在互联网上兴起(如直播、网红经济)。没有了评委和大佬,人人都可以是评委。那些关于美貌、名利、争斗的“江湖俗套故事”只是换了个舞台,依然在循环上演。

这篇文章是一篇典型的“怀旧式评论”,通过“批判现状 → 回忆美好 → 分析原因”的结构,有力地表达了对2025年港姐选美结果的失望。作者的论证逻辑清晰:

事实层面:详细列举了每位佳丽的背景和优缺点,用具体案例支撑其“选美标准下降”的观点。

对比层面: 将今昔港姐的颜值、气质、社会影响力进行强烈对比,凸显出当下的“乏善可陈”。

深度层面:将港姐的衰落置于社会变迁、资本迭代和女性意识觉醒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使其观点不仅仅停留在“美女变丑了”的表面吐槽,而是具有了更强的社会观察深度。

最终,文章得出的结论是:港姐的没落是一个时代的必然,它标志着一个以香港传统资本和娱乐工业为核心的旧“江湖”的终结,以及一个更加多元化、但也更加碎片化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以上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和借鉴

来源:好物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