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9月21日,全球目光聚焦于一种悄然吞噬记忆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隐匿而残酷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西安市第五医院(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三病区(老年病科)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筛查和治疗中有极为丰富的经验。
每年9月21日,全球目光聚焦于一种悄然吞噬记忆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隐匿而残酷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西安市第五医院(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三病区(老年病科)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筛查和治疗中有极为丰富的经验。
阿尔茨海默病像一场无声的“记忆海啸”,一位悄无声息的“小偷”,一点点偷走患者的记忆、认知与自理能力。从最初偶尔忘事,到渐渐认不出亲人、找不到回家的路,最终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整个病程可能只需短短几年。目前全球已有超过5500万患者,每3秒就新增一例,预计到2050年患者数量将突破1.5亿。而中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2025年的“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主题为“早防早治,守护认知”。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对抗阿尔茨海默病的行动纲领。早期预防、及时诊断与干预,是延缓病情进展、守护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西安市第五医院(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三病区(老年病科)医生呼吁社会各界携手共进,从生活方式的调整做起,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危险因素,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大脑健康筑牢防线。
科学防治是基础:构建三级预防体系:
1.一级预防:阻断风险,防患未然。
健康的生活方式:
饮食:遵循“地中海-DASH饮食”(多吃蔬菜、全谷物、鱼类,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
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认知训练(如拼图、学习新技能)。
睡眠: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
风险管控: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
2. 二级预防:早筛早诊,精准干预。
高危人群筛查:包括65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MMSE量表评估;有家族史者建议40岁后进行基因检测(如APOE ε4基因)。
诊断技术突破:
血液检测:通过p-tau217等生物标志物实现早期筛查。
3. 三级预防:延缓病程,提升质量。
药物治疗:
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可改善认知症状。
新型单抗药物(如Lecanemab)能清除脑内斑块,延缓疾病进展。
当现代医学仍在寻找根治之法时,中医药凭借其“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独特理念,为患者点亮了一盏希望之灯。
中医角度阿尔茨海默病多归属于“痴呆”“健忘”“呆病”等范畴。中医认为,其病位在脑,病机多与肾精亏虚、髓海不足、痰瘀阻络、心肝火旺等因素相关,属“本虚标实”之证。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肾虚则髓空,心神失养,则记忆衰退、认知障碍随之而来。现代中医将阿尔兹海默症分为六型:髓海不足证(善忘、耳鸣)、肝肾阴虚证(腰酸、眩晕)、脾肾亏虚证(神疲、便溏)、心肝火旺证(烦躁、多梦)、痰浊阻窍证(神情痴呆)、瘀阻脑络证(面色晦暗)。这种分型治疗体系,为个性化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强调“辨证分型、分期施治”,根据不同阶段与体质,制定个性化方案:
早期:以补肾填精、健脾益气为主,常用七福饮、还少丹、归脾汤等经典方剂;
中期:痰瘀互结、心肝火旺,治疗重在化痰开窍、活血通络、清热泻火,如通窍活血汤、天麻钩藤饮等;
晚期:虚极毒盛,形神衰败,需补肾固元、解毒化浊,方选黄连解毒汤加减。
多元疗法:中药+针灸+调护,协同增效。
中医治疗不仅限于汤药,还包括针灸、推拿、气功、音乐疗法等多种手段:
针灸:选取百会、四神聪、风池、足三里等穴位,调和气血、醒脑开窍;
健脑益智操:通过头部按摩、太极、八段锦等,促进脑部血液循环;
情志调养: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智力活动,保持情绪稳定,延缓病情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早期识别、及时干预、长期调养至关重要。阿尔茨海默病虽可怕,但绝非不可战胜。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爱与科学点亮记忆之光,为患者们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来源:西安市第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