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现身敦煌玉门关。在央视镜头前,他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从敦煌守护者的坚守,到长城汽车35年的造车初心;从古代丝路的探索精神,到中国汽车全球化的新征程。
2025年9月,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现身敦煌玉门关。在央视镜头前,他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从敦煌守护者的坚守,到长城汽车35年的造车初心;从古代丝路的探索精神,到中国汽车全球化的新征程。
一、文化赋能:从产品差异到品牌价值提升
长城汽车与敦煌的结缘,始于一场文化认同与品牌价值的双向奔赴。
坦克500推出的“敦煌绿”配色,取色于莫高窟217窟青绿山水壁画。这款经过10万次色漆筛选的专属配色,不仅成为产品差异化的亮点,更在市场上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回报:该配色版本在坦克500销售占比中排名第一,证明了文化价值向商业价值的有效转化。
“看到敦煌的融合与吸纳,长城汽车更加感觉到责任重大。”魏建军表示,“我们今后走出去,必须做好产品,让用户买起来放心、用起来安心。”这种文化自信正在转化为品牌自信。2024年,长城汽车品牌价值同比增长12%,成为国内汽车品牌价值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
二、技术筑基:研发投入构筑核心竞争力
文化赋能必须建立在技术实力基础之上。长城汽车在研发投入上持续加码,公司计划2025年前累计研发投入达到1000亿元,这些投入正在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技术突破方面,长城汽车自主研发的4.0T V8发动机打破外资垄断;Hi4技术体系形成完整混动生态;智能辅助驾驶系统Coffee Pilot Ultra实现全场景NOA全国开城。这些技术创新直接反映在产品竞争力上:2025年上半年,搭载Hi4技术的车型销量占比达到68%,成为绝对主力。
试验能力建设同样令人瞩目。公司累计投入近百亿元构建全球领先的试验体系,包括国内首家环境风洞试验室和投资5.1亿元的“亚洲最大安全试验室”。这些基础设施保障了产品品质,也让长城汽车在J.D. Power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中连续三年位列前三。
三、全球布局:从“走出去”到“走上去”
技术实力与文化赋能的双重加持,正在推动长城汽车全球化战略进入新阶段。
2025年8月,长城汽车巴西工厂正式竣工投产,年产能5万辆。这是长城汽车海外第三大全工艺整车制造中心,标志着公司全球化战略从“贸易出海”向“制造出海”升级。目前,长城汽车已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布局,海外销售渠道超过1400家。
2024年海外销量达45.3万辆,同比增长43.39%。更值得关注的是,海外业务毛利率达到28.7%,高于国内业务的19.2%,表明长城汽车在海外市场已经实现“量价齐升”。
四、长期主义:拒绝内卷的价值选择
面对汽车行业愈演愈烈的“价格战”,魏建军明确表示反对“内卷式竞争”:“这种恶性竞争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偷工减料、背刺消费者等问题。”
长城汽车选择的是“长期主义”发展路径。公司坚持“追求有质量的市场占有率”,在保持销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盈利能力的提升。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单车平均售价达到16.7万元,同比增长8.3%;单车净利润1.46万元,同比增长9.8%。
这种坚持正在获得市场认可。长城汽车的用户忠诚度达到45%,高于行业平均的32%;老客户推荐率更是达到51%,形成了良性的品牌口碑循环。
五、产业启示:文化技术双轮驱动的新模式
长城汽车的实践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新思路。
通过文化赋能提升品牌价值,通过技术创新夯实产品实力,长城汽车成功避开了低水平的价格竞争,实现了品牌向上和利润增长的双重目标。2025年上半年,长城汽车在中国品牌SUV市场中,15万元以上价格区间的市场份额达到23%,位列第二。
更重要的是,长城汽车探索出了一条中国文化与先进制造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从敦煌文化中汲取灵感,从传统美学中寻找创新,让工业产品成为文化载体,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从敦煌到全球,从文化到技术,长城汽车正在走出一条独特的中国汽车产业向上之路。这条道路不仅通向商业成功,更指向中国从“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产业强国”的转型。
正如魏建军所说:“造车就像马拉松,重要的是不盲目跟跑,要找到自己的节奏,稳下来,才能调整好呼吸,就会越跑越顺。”文化赋能与技术筑基的双轮驱动,正是长城汽车找到的自己的节奏。
来源:车域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