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赛事!9月21日晚2305!中央5套CCTV5,CCTV5+直播节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10:01 1

摘要:刷到这条消息的时候,窗外刚好在下雨,手机屏上那行字像一滴雨砸在玻璃上——“OpenAI 发布 o1 系列模型,但拒绝被叫‘SearchGPT’”。

刷到这条消息的时候,窗外刚好在下雨,手机屏上那行字像一滴雨砸在玻璃上——“OpenAI 发布 o1 系列模型,但拒绝被叫‘SearchGPT’”。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哦,又一个模型”,可真正有意思的点藏在后面:它明明能搜,却偏不承认自己是搜索引擎。

这感觉就像楼下那家咖啡店,明明卖的是咖啡,却非说自己是“生活方式研究所”。

OpenAI 这次把 o1 分成两个版本:o1-preview 和 o1-mini。

preview 版主打“慢思考”,官方说它能花更多时间把问题拆成 84 步,最后给你一个看似更靠谱的答案;mini 版则像被催着交作业的学霸,步骤砍到 41 步,速度嗖嗖的,但答案偶尔飘。

听起来像极了考试时的两种同学:一个把草稿纸写满,一个靠直觉蒙完。

问题是,生活里真需要每一步都写满吗?

有时候只想知道“明天会不会下雨”,谁愿意等它把大气环流分析一遍。

更微妙的是,OpenAI 在公告里特意加了一句:“o1 不是搜索引擎。

”这行字被加粗,像在跟所有“SearchGPT”的猜测划清界限。

可转头一看,演示里它又在帮用户查资料、整理文献、对比数据——哪一步不是搜索干的事?

这就像一个人一边擦口红一边说“我可没化妆”。

技术圈的老梗又上线了:定义权永远在发布者手里,用户只能跟着新名词跑。

有人担心 o1 会抢走传统搜索的饭碗,其实大可不必。

搜索引擎像菜市场,摊位摆得满满当当,用户自己挑;o1 更像私厨,直接端上一盘炒好的菜。

私厨再香,也解决不了“我想逛一逛”的需求。

况且,o1 现在只对 ChatGPT Plus 用户开放,每周限量 30 条消息,mini 版稍微大方点,50 条。

这点量,连重度用户一天的提问都不够,更像是一场“饥饿营销”实验——先让一小撮人尝味道,再慢慢放开口子。

真正值得琢磨的是 OpenAI 的“慢思考”到底慢在哪。

官方举例说,o1 会把“写一份商业计划书”拆成市场分析、竞品调研、财务模型,最后合成答案。

听起来很美好,可现实中,商业计划书的核心从来不是模板,而是对行业的体感。

一个从没在夜市摆过摊的 AI,再慢的 84 步也算不出烤肠摊月入三万的秘密。

技术能补逻辑,补不了经验。

再往深想一层,o1 的“拒绝被定义”其实是对用户习惯的挑衅。

过去十年,大家习惯了搜索框里敲几个字,瞬间蹦出一堆链接;现在 OpenAI 说“别翻了,我给你一个答案”。

这背后是把“选择焦虑”打包成“决策服务”,看似省心,实则把判断权悄悄收走。

来源:正义凛然光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