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7日至18日,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会上,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围绕“十四五”时期古籍工作规划落实情况、“十五五”时期古籍整理出版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看到,当前,古籍出版单位
9月17日至18日,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会上,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围绕“十四五”时期古籍工作规划落实情况、“十五五”时期古籍整理出版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看到,当前,古籍出版单位纷纷探索让古籍从学术“象牙塔”走向“大众书房”的新路径,如何做好古籍的大众普及传播成为古籍出版人关注的重要课题。
围绕读者需求,在大众选题上深耕
伴随读者需求与传播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内容上“又冷又硬”的古籍出版物很难受到读者青睐,与新时代相匹配的古籍出版精品、内容可读性强的古籍出版物更能深入人心。
近期,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人文经典文库”小开本系列,市场反响热烈。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仝冠军表示,人文社在选题与出版上紧贴读者需求,把握读者兴趣。通过打造“轻学术”产品线,做既通俗易懂又兼具学术内涵与文化厚度的古籍出版物。
据仝冠军介绍,人文社通过分析小红书等平台的读者评论,发现多卷本大部头作品需求旺盛,因此策划推出四大名著“巾箱本”丛书,还结合读者反馈与红楼梦研究所合作推出《红楼梦》脂评本,并筹划四大名著汇评本等一系列选题。此外,人文社近年还筹划大型丛书“人文传统经典”,以使广大读者更好地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巴蜀书社主动削减一些学术价值不高的影印图书,将图书选题聚焦考古文博热点。依托西南地区考古优势,巴蜀书社策划出版“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文物考古研究”系列、“三星堆”系列及“古蜀文明研究丛书”等,推动考古成果从专业走向大众。经过几年发展,文博图书已成为巴蜀书社将古籍图书推向大众的重要举措。巴蜀书社也已连续两年有项目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通俗读物。
“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必须做好普及出版和大众化出版。”中华书局副总编辑俞国林表示,近年来中华书局在选题开发上狠下功夫,推出“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中华经典百句”系列等全新的普及型读物,并逐渐赢得读者的认可。在传统文化大众化选题方面,他们出版了“中华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从考古看中国》、《满世界寻找敦煌》等图书,均收到了读者的良好反馈。
结合先进技术,在融合出版上深化
当前,我国古籍出版融合发展稳步向前,孕育出一批高质量的古籍数字资源库和多样化的数字产品。这些融合出版物突破传统出版限制,提升古籍资源的利用效率,拓展优质内容传播范围,让古籍借助数字技术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华书局持续加大古籍融合出版力度。据俞国林介绍,中华书局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在持续推动古籍数据库建设、智能工具集研发、古籍整理与发布等平台构建的同时,还积极布局AI古籍大语言模型的研发及3D超写实数字人、智能体等活化利用工作,通过科技的力量让古籍更好触达用户和读者。
中州古籍出版社与中华书局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深度合作,以“中华经典古籍库”为平台,其首批15种图书、1000万字古籍数字资源已制作完成,线上销售实现盈利。中州古籍出版社还致力于运用XR技术,推出“典籍里的神话世界”系列图书:《山海经:中国神兽图鉴》。中州古籍出版社社长许绍山告诉记者,中州古籍出版社在“十五五”规划中将通过技术继续深化融合出版。在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内容建设新机制驱动引领下,中州古籍出版社积极布局人工智能、XR等新技术在出版中运用,不断推动融媒体读物呈现出读者喜闻乐见的古籍出版形式。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吕健表示,上古社持续建设“汇典”数字平台,依托古籍光学字符识别(OC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努力为古籍整理出版者、古籍专业研究者以及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数字服务,赋能古籍整理出版、学术研究与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目前,“汇典”数字平台“典籍整理文献数据库”汇聚文献总量超过12亿字。
古籍如何从“象牙塔”走向“大众书房”?
在传播方式上,古籍出版社通过拓展产品形态、打造文化活动等多种渠道,让古籍文化走进大众,成为人们日常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面对传统电商和门店销售、人流量下降的现实,上古社建立新媒体自营传播渠道,以期将优质内容直接触达读者。经过3年的努力,上古社已陆续开通了微店、抖店、视频号小店、小红书店、拼多多店铺等。“今年上半年我们通过自营销售的码洋占比是去年上半年的3倍。我们将持续深耕自营领域,持续开拓和优化新媒体传播渠道,从而直接触达读者。”吕健说道。
三秦出版社的思路是策划推出一批依托普及读物的衍生文创产品和XR沉浸体验项目。通过积极与教育、文博、旅游、游戏等领域开展跨界合作,探索古籍内容IP的多元化开发与转化,以更富有创意、更贴近现实的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据悉,三秦出版社已初步规划“唐图秘境·壁画中的故事”XR沉浸体验项目、《文物里的中国故事》系列图书与文创等跨界产品。
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使大众沉浸式体验古籍修复的真实过程,唤起他们对古籍文化的尊重与热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孙伯阳介绍,一款名为《古籍修复师》的游戏已由国图社与三七互娱跨界合作推出,以中国书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为主题,是古籍修复数字化的创新探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