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尽管明白这可能只是因为白色嫌脏,但还是忍不住觉得白色衣服好像会什么法术,可以主动召唤辣椒油、果汁、粉底……更要命的是,这些污渍很难清洗,就算用了洗衣液,还是会留下淡淡的痕迹。
图源网络|快来查看本期科学新闻吧~
每周一,【把科学带回家】的编辑们将为你带来一些有趣的本周新闻,帮你轻松地开启这一周!
【第64期】看点科学新闻
一穿白T恤就招油点子?别怕!这种可见光不用水,一照就能去除顽渍
大开眼界
给整个飞机穿救生衣,能挽救坠机惨剧吗?
【科学新闻】
“一穿纯白色衣服就有油点”已经成功跻身几大都市玄学定律。
尽管明白这可能只是因为白色嫌脏,但还是忍不住觉得白色衣服好像会什么法术,可以主动召唤辣椒油、果汁、粉底……更要命的是,这些污渍很难清洗,就算用了洗衣液,还是会留下淡淡的痕迹。
最近,在一篇发表于《ACS可持续化学与工程》期刊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肉眼可见的蓝光可以轻松去除白色织物上的污渍,而且整个过程不用一滴水。
实际上,一些专业洗衣店早就开始用人眼看不见的紫外线“洗”衣服了,这是因为紫外线可以把色素或污垢的大分子打散成无色小分子,相当于做了一次天然漂白。不过这种方法需要先正常洗一遍衣服,照射时还要在污渍上涂一层双氧水增强效果,可能对织物造成损坏。
(图片来源:Love2laundry)
最新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的是波长445纳米的可见蓝光,它在我们的眼睛中呈现靛蓝色。研究者先制造出一块脏到发黄的布块,包含了汗渍、皮肤油脂,以及南瓜、胡椒、红薯、西红柿等食物的色素,然后用强烈的蓝光照射布块。10分钟后,污渍渐渐变淡,布块呈现出了本身的白色。
这种蓝光去除污渍的原理与紫外线类似,都是将色素大分子“剪断”成无色小分子,不过却要柔和很多,甚至可以用于丝绸,也不需要任何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与紫外线会平等地让衣服本身的染料掉色不同,这种蓝光不会让蓝色和黑白格衣服掉色。
未来,研究人员计划用该蓝光“清洗”更多颜色的衣物,看看效果。如果这种光线不会加速衣服本身褪色,那么想必将有巨大的商业化前景。
西兰花在冰箱里冷冻两年,会变成艾莎吗?
你还记得冰箱冷冻室里的食物是什么时候放进去的吗?一个温馨提示:冰箱冷冻室并不是时间冻结器,放进去的食物不会保持它们新鲜的样子永远不变。
假设一颗西兰花躺在冷冻室里两年,它的体内会发生什么?
首先是西兰花微观结构的变化。水是很多蔬菜和水果的主要成分,含量高达80%~90%。在冷冻过程中,植物细胞中的溶液被冷却至凝固点,慢慢形成冰晶。结晶时水分子的迁移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会有更多水进入细胞,然后形成更大的冰晶。这些大冰晶会刺破细胞,使它们的结构被破坏,再次烹饪时口感会受到影响。
现在有一些新兴的冷冻技术,目的是尽可能让果蔬内部形成小冰晶,从而保持冷冻食品细胞的完整性,不让它们的微观结构改变。不过这些技术仍然在更新迭代中,效果如何还要等待验证。
冷冻时水分迁移的过程示意图,右边两张小图分别是慢速冻结和快速冻结时形成冰晶对细胞的破坏。(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接下来是营养成分的变化。尽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把蔬菜冷冻起来会损失一部分营养,但很多研究发现,它们和新鲜果蔬的营养成分其实差不多,至少一年内是这样。
一些水果和蔬菜在被采摘后就开始流失营养,有些营养物质会在光氧化的作用下分解,而且食物本身的酶也会分解营养物质。研究发现,西兰花和豆类在采摘后的前两天就会损失大约一半的维生素C。因此,在果蔬还算新鲜的时候就把它们冻起来,确实可以大大减缓它们变质的过程,还能尽可能保留一些营养成分。
不过,冷冻蔬菜之前一般需要焯一下水,这个过程会导致营养损失,损失程度取决于食物本身和它所含的营养成分。比如维生素C易溶于水,而且在高温下容易分解,而维生素A和维生素E都不溶于水,受到温度的影响也较小。
所以,自己家里冷冻蔬菜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它们的口感会稍差一些,如果解冻过但是又再次冻上,可能会更糟糕。作为市面上销售的食物,因为运输中的损耗少,保质期长,所以冷冻蔬菜通常比新鲜蔬菜便宜得多。
【大开眼界】
一个把整个飞机包裹起来的巨型安全气囊,能挽救坠机惨剧吗?
该如何提飞机坠落时人们的生还几率?在詹姆斯·戴森设计大赛上,来自迪拜比尔拉理工学院的埃谢尔·瓦西姆(Eshel Wasim)和达尔桑·斯里尼瓦桑(Dharsan Srinivasan)给出了他们的答案。该项目名为“重生计划”(Project REBIRTH),其核心逻辑是把“无法避免的坠毁”转化为“可存活的着陆”。REBIRTH系统从飞机起飞的那一刻就开始监控飞机的高度、速度、发动机健康状况以及飞行员的反应。如果系统判断飞机3000英尺以下高度会出现不可避免的坠毁,哪怕飞行员来不及反应,它也能自动触发应急程序,且保留人工控制权限。
气囊设想图|jamesdysonaward.org
其次是“空中缓冲垫”,该想法在现在看来最具创新——在事故发生的2秒内,飞机的机头、机腹和机尾会迅速展开气囊,其外层采用凯夫拉纤维,防火抗撕裂;中间是热塑性聚氨酯(TPU)与柴隆(Zylon)纤维编织的弹性网;气囊内层以及机舱座椅周围则填充着非牛顿流体,这种“遇强则强”的神奇物质平时保持柔软,碰撞瞬间会迅速硬化,形成缓冲。模拟结果表明,该设计可将撞击力降低 60% 以上。
如果发动机仍在运转,飞机将自动启动反推力装置,将下降速度降低8~20%,同时稳定机身姿态。如果发动机停止运转,飞机将启动燃气助推器,减缓下降速度并稳定飞机。如果不慎撞击地面,该系统也会发出红外信标、GPS坐标和应急照明灯,以便救援人员能够快速找到幸存者。
目前,REBIRTH已完成设计蓝图与模拟测试,下一步将进入风洞实验与碰撞滑车测试阶段。美国海军退役飞行员杰夫·爱德华兹却并不看好这一设计,他说:“听起来是个有趣的想法,但这意味着飞机将不得不承受额外的重量和其他妥协,以减少20年发一次的事故。单是重量损失就已经是一个大问题了。”
撰文丨刘六七,Ziv,阿娴
参考资料:
油点子
[1]https://www.nytimes.com/2025/09/05/science/blue-light-stains-laundry.html
冷冻西蓝花
[1]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4224420304453
[2]https://theconversation.com/frozen-and-tinned-foods-can-be-just-as-nutritious-as-fresh-produce-heres-how-201740
飞机安全气囊
[1]https://www.zmescience.com/future/can-giant-airbags-make-plane-crashes-survivable-two-engineers-think-so/
[2]https://www.jamesdysonaward.org/en-AE/2025/project/project-rebirth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万物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