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创业者的感悟:有钱就能当老板,但只有钱的话,员工也瞧不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09:34 1

摘要:他最初在某大公司上班,几年时间就颇有积蓄了,是周围同龄人中混得最好的,后来他跟老板有了龃龉,他看不惯公司的很多做法,认为管理不能这样搞,于是就辞职创业。

“只靠钱买不来员工的尊重。”

朋友从26岁开始创业,屡败屡战,现在已经是创业快二十年了,对于如何带队伍这个事也算颇有心得。

他最初在某大公司上班,几年时间就颇有积蓄了,是周围同龄人中混得最好的,后来他跟老板有了龃龉,他看不惯公司的很多做法,认为管理不能这样搞,于是就辞职创业。

“我想当个自己理想中的老板……”

上下班不用打卡,几乎没有管理制度,他对每个员工都好,想着只要将心比心,那员工就能把公司做成功,后来发现不行。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做事还是要靠理性。

在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关系很融洽,员工也觉得找了个好公司,跟了个好老板,但随着公司业务没起色,上下级之间的矛盾也多了起来。

员工完不成业绩怎么办?他如果按照事前的约定只发底薪,员工就很不高兴,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却被扣了工资。

但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老板不能赏罚分明,那规矩就坏了,对业绩好的员工不公平,会让大家觉得“干好干孬一个样”。

在经受过多次人性的考验后,他终于承认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这样效率最高,最为合理,可以避免很多的时间浪费和扯皮。

毕竟公司要赚钱才能活下去,赚钱才是一个公司的本分。

有钱就能当老板,但只有钱的话,员工也瞧不起,为什么?

他看曾国藩的故事,曾国藩在见了慈安太后、慈禧太后之后写日记吐槽,“两宫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

至于朝堂里的文武大臣,要么是“聪明而晃荡不能立足”,要么是“规模狭隘,亦不知求人自辅”,要么是“才薄识短”,在曾国藩眼里不过是庸碌之辈。

这实际上就是主弱臣强了,曾国藩无论见识还是能力都超越了老板,而且他手底下有兵有将,怪不得慈禧后来经常犯愁,唯恐被曾国藩取而代之。

所以当老板不是光有钱就行,只是靠金钱的话无法让下属和员工心服口服,老方说这世上聪明人很多,有钱人也很多,但如果没有器宇和格局,如果不能团结人,如果见识短浅,才能不足,那就算身居高位也不能驾驭群雄,终究难成事。

真正聚集人才为己所用,格局、见识和能力缺一不可。

老板只靠笼络人心是不行的!

有的老板驾驭下属是走了另外的路子,以利诱人,以情动心,比如平常嘘寒问暖,把下属当朋友,把员工当兄弟,以江湖义气和兄弟情怀来维系自己的权威,以及队伍的团结。

这样做有效果,但说到底是才具不足,格局有限。

因为你没有更好的办法,你才需要利用人性的弱点,通过笼络人心等权谋手段来驾驭队伍,你以为自己只要态度好点,舍得给小恩小惠就能把人心笼络住,其实不行。

要知道人才通常是心高气傲的,他们不会因为你有钱就对你服气,也不会被小恩小惠所蒙蔽,老方说他们要看你的格局和能力,你比他们看得远,你能够承担他们承担不起来的责任,他们才会服你。

我们看任正非创业时候也没有什么钱,公司白手起家,任正非也从不跟员工讲什么哥们义气,实际上他脾气暴烈,经常对员工不假辞色,但为什么很多人才都愿意听他的,骂都骂不走?

因为他们相信任正非值得追随,跟着这样的老板肯定有前途。

当老大才有大成就,当老板才能成就大事业,为什么你不行?

古今中外,一流的英雄豪杰都是能够聚拢众人成就大事业的,毕竟个人的力量渺小,我们看历史上很多军师、谋士都是聪明过人,比任何人都聪明,但他们为什么当不了主公?

萧何张良都是极为聪明的人才,他们照样需要跟着刘邦才能成事。这是因为当老大需要承担风险和责任,心胸要豁达,能够包容黑白,可以一眼洞察本质,找到目标和方向,格局宏伟,海纳百川。

而聪明人的局限就是太能算计,害怕吃亏,不敢冒险,打心底不愿意为别人负责,老方说他们只想着自己占便宜,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样的心性注定是与格局无缘。

另外聪明人的缺陷还在于没有动机、志向和远见,他们永远是功利性的目标,他们只有一夜暴富、当人上人的欲望,但他们没有真正的事业心,这个东西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丝毫不能勉强。

而这些又是当老大当老板最核心的东西,也是赢得下属和员工人心的关键,否则他们哪怕为了钱暂时听命于你,也不会跟你是一条心。

事实上多少聪明人一辈子都是困在了自我里,只是蹉跎光阴而已。

来源:私家视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