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两个整版聚焦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09:27 1

摘要:郑和船队与钢铁丝路,稻谷飘香与书声琅琅,游历世界与留居中国……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开幕式上,4组照片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更加具象可感,也展现着媒体的价值与能量。

9月22日

《人民日报》两个整版聚焦

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

共担媒体责任 推动文明互鉴

媒体的价值与能量

崔妍

郑和船队与钢铁丝路,稻谷飘香与书声琅琅,游历世界与留居中国……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开幕式上,4组照片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更加具象可感,也展现着媒体的价值与能量。

春城昆明,来自87个国家以及国际和地区组织、165家媒体和机构的200余位外方代表出席今年论坛。自2014年创办以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外国媒体及国际和地区组织代表应邀而来。

为何而来?好奇心。“如果你对一个欧洲人说‘丝绸之路’这几个字,你会看到他们的想象力被点燃。”法国摄影师安娜伊思·马田的感触,引起宾客共鸣。这条古老的路穿越流光岁月,在当今世界依然华彩灼灼。“硬联通”上声声汽笛讲述共建故事,“小而美”的民生工程叙说共赢佳话。用“在现场”抚慰好奇心,将对人类命运的问号拉成叹号,一位位媒体人在见证、交流中,遣镜头、执妙笔,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工笔画”添彩。当笔力“导航”全球注意力,当脚力交织斑斓文化,共同发展的智慧之门在文明互鉴中洞开。

为何常来?收获感。《中车新能源列车开进胡胡伊》记录发展果实共享,《中国的“一带一路”:架桥而非筑墙》彰显共同繁荣理念……一段段所见化为所得,一个个所得化为所念,“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正是这样一个有机遇、有力量、有感召的平台,蕴含共建“一带一路”的基因:容得下多彩文明、载得了多元发展、托得住共同希冀。媒体工作者以高刷新率构建起信息之桥,以洪亮和声唱响共同进步的信心、砥砺共同发展的足迹。

为何发声?责任感。“美食是相通的”,博主“滇西小哥”将云南味道送上社交媒体,各国网友共品中国滋味;“在他者中看见自己”,纪录片《当法老遇见三星堆》开启时空隧道,开展交流活动、促进文明互鉴;“创造‘暖’的力量”,今年3月缅甸地震后,南亚东南亚媒体联盟第一时间赴灾区,擦亮“同球共济”的希望之光……以责任感传播真实、连通民心,媒体用行动发声:交流互鉴积淀相知相亲,秉持共识的“朋友圈”正越来越大,人类共同的光明未来徐徐而来。

“媒体在信息传播、增进互信、凝聚共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是记录者,是弘扬者,是推动者。多年来,各国媒体积极践行和传播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书写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活故事,汇聚合作、互利、共赢的正能量,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基。

当优质新闻作品记录真实、弥合阻隔,当媒体责任释放效能、激活蝶变,共建“一带一路”的斑斓画卷上,媒体这一抹亮丽色彩让丝路精神落地为实、处处生花。

“历史昭示我们,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交流互鉴。”当前,人类站在新的十字路口,迫切需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共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共担媒体责任、推动文明互鉴,助力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让不同文明相互滋养、相互成就,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添活力叙事,各国媒体大有可为!

讲好丝路故事 弘扬丝路精神

增加互动交流 传播优秀文化

俄罗斯《俄罗斯报》社长

帕维尔·涅戈伊察

借助本次论坛的契机,我们彼此之间通过网络实现了更加频繁的互动交流。我们阅读报告、分析文章,观看关于全球文明倡议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视频和摄影作品。可见,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

当前,全球互联网空间充满了新的挑战。为应对变化,国际层面和区域层面的网络安全法律领域迅速发展。人们正在建立确保网络安全的规则,塑造更安全的数字环境,制定保护公民的相关法律。与此同时,媒体在这些方面还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我认为,媒体纵使无法主动采取应对全球数字化挑战的举措,也应当积极参与寻找解决方案。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应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更均衡地体现大多数国家的意见和利益。

对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而言,全球互联网治理的议题也十分迫切——目前全球已有百余个国家与国际组织共同支持这一伟大工程。对这些国家而言,同样关键的诉求是:让全球互联网成为传播人类优秀文化与正能量的重要载体,而非充斥不实信息等内容的平台。

我想在此感谢人民日报社为组织这次论坛所做的大量工作,特别是加强各国媒体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为我们深入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期待未来我们继续共同前行。

加强合作融合 寻求解决方案

沙特阿拉伯《利雅得报》总编辑 哈尼·瓦法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各国开辟了广阔发展前景,并在共同发展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重塑了国际伙伴关系概念。当前,全球面临经济变革、气候变化等严峻挑战,亟须国际社会加强合作融合,共同寻求解决方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为重要合作平台,为促进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

沙特与中国战略合作成果显著,已成为双边关系典范。沙特视中国为实现“2030愿景”的重要伙伴,该愿景旨在推动经济多元化,深化在投资、能源、基础设施、科技及文化领域的全球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深度对接,在多个领域高度契合,不仅服务于两国共同利益,也有力促进了地区乃至全球的繁荣发展。

媒体在解读政策、传递信息、凝聚共识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不仅是新闻传播者,更是增进互信、支持政策发展的力量。像共建“一带一路”这样的宏大倡议,尤其需要媒体进行准确、客观、负责任的报道,突出其带来的人文与经济效益,为倡议实施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作为阿拉伯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利雅得报》深知自身责任,始终致力于提供严谨客观的新闻,传递沙特与合作伙伴的声音。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沙中媒体经验交流,拓展联合制作、技术共享等合作路径,共同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坚守独立立场 坚持自主叙事

加纳广播公司总经理 阿明·阿尔哈桑

本次论坛以“共担媒体责任 推动文明互鉴”为主题,汇聚各方人士共同探讨关乎人类福祉的重要议题,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当前,加纳乃至非洲媒体面临的首要挑战,是摆脱西方文化霸权长期塑造的新闻模式桎梏,探索并确立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新闻报道方式。60余年来,对西方新闻模式的模仿已被证明收效甚微,一味使用西方新闻架构难以真正服务于非洲国家的发展需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本土叙事的成长与国家形象的自主构建。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与此同时,中国的新闻报道实践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范本,极具启示作用。

对于加纳乃至整个非洲而言,我们希望讲述承载希望与理想的故事,引领人民掌握自身的命运,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我们要挖掘和弘扬非洲本土的叙事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也期待来自中国的支持。

虽然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些西方主流媒体在国际议题上仍延续单边叙事逻辑,特别是在一些报道中存在标签化倾向。借此机会,我呼吁非洲媒体同行要保持批判意识和独立性,警惕西方话语体系中的标签化表达,在命名权和表达权上坚守独立立场,构建非洲自主叙事模式。

秉持共赢理念 顺应时代需求

秘鲁《秘鲁人报》社长兼总经理

费利克斯·阿尔贝托

虽然中国与秘鲁相距很远,中间横跨了整个太平洋,但两国之间有很大的共通性。我们都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秉持着共赢的发展理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人们翘首以盼的融合纽带。

《秘鲁人报》作为秘鲁官方日报,即将迎来创刊200周年,这也是南美洲现存最古老的日报。回顾历史,我们诞生于纸媒时代,至今仍然留存着纸质版本;立足当下,我们顺应时代需求,探索如何借助科技进步来唤醒媒体的新一代成长。

当前媒体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更好地使用科技手段。此外,在媒体信息的传播中,我们要将技术手段与新闻学的基本原则相结合,应对处理虚假信息。我们希望将电子化内容管理系统融入现有的内容创作和传播中,实现数字化转型,也希望与中国的媒体交流相关经验。

我们的文化呈现多元交融的特色,西班牙语是我们的官方语言,同时我们也有其他语言。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在数字平台上播出一档使用原住民语言播报的新闻节目。对于我们来说,传承祖先的文化遗存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保护我们的语言就是其中一项内容。在如今的数字化进程中,我们要利用高科技更好地保留、保存文化,传播更多的原住民语言,向世界讲好秘鲁的故事。

聚焦主责主业 助推绿色发展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倪真

中国能建坚持全方位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聚焦能源电力水利主责主业,为全面绘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工笔画贡献智慧与力量。

坚持规划引领。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海外能源规划研究机构,深度参与10多个国家能源电力规划研究和新型电力系统国际合作,在能源合作中实现双赢、多赢。

坚持项目带动。企业在全球设立六大区域总部、27个次区域中心、265个分支机构,业务范围覆盖147个国家和地区,设计投资建设了一批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

坚持创新驱动。企业持续加大创新力度,全力推动工程转化、商业转化、产业转化,投资建设的300兆瓦级压气储能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助推能源高质量发展。

坚持低碳发展。企业聚焦大规划大基地大通道、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型储能、绿色氢氨醇等领域,投资建设了乌兹别克斯坦光伏储能、哈萨克斯坦风电、埃及绿氢等重大项目,为全球能源绿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国际交流。中国能建充分利用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持续深化行业政策与技术交流;积极履行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责任,使更多合作成果惠及当地民众;持续加强与国内外媒体沟通交流,主动讲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中国故事。

共绘发展蓝图 共建美好家园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董事

刘建平

在中核集团承建的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项目现场,一名当地工程师说:“这座核电站像一颗种子,它带来的不仅是电,更是希望。”这颗“希望的种子”,正是由中核集团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携手播撒。中核集团坚持国际化经营之路,用技术实力赢得信任,用共享理念凝聚共识。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全球能源转型。集团拥有完整的核工业产业链,核科技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列,致力于用清洁能源助推“双碳”目标实现。自主研发的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在国内外投运项目中运行情况良好,已被验证为成熟可靠的技术。

以开放共赢姿态,共绘核能发展蓝图。集团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目前已向8个国家出口14台核电机组、研究堆和次临界装置,国际业务涉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核能、核技术应用、核安全保障等领域打造多元化国际合作模式。

惠民生促相通,共建美好家园。集团以电力能源、基础设施、城市服务为主线,打造了一批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丰硕成果。核能国际合作的意义,不仅在于技术共享,更在于民心相通。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将推动技术合作成果转化为人们可感可知的幸福增量。中核集团愿与全球伙伴携手,以核能之光点亮绿色发展之路。

搭建交流桥梁 共享智慧成果

巴林《海湾消息报》总经理

阿卜杜勒马吉德·哈吉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共担媒体责任 推动文明互鉴”。这一主题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项关乎人民安全、国家未来和世界稳定的承诺与使命。

语言的力量可以点燃战火,也可以止战;可以摧毁文明,也可以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桥梁;这是关乎我们使命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作为媒体人,我们共同的责任不仅在于传递真相,更在于保护人类的共识,为跨文化交流提供范本。

当今,我们面临一项全球性的挑战,就是如何将媒体转化为建设的工具。历史告诉我们,国家的发展不能仅凭一己之力,而是必须开放交流。今天我们重新思考这一观点,为子孙后代拓宽视野。

我们不只是新闻的传播者,更是历史的参与者和民族发展进程的影响者。善用媒体,有利于构建更加公正、宽容和合作的世界;如果利用不好,媒体可能成为分裂的制造者。因此我呼吁,让媒体成为和平的杠杆、发展的引擎,成为文明免受虚假信息冲击的盾牌,成为富有指引性的对话工具。

文明之所以繁荣,在于搭建桥梁而非筑起高墙。我们注重文明交流互鉴,巴林和中国有非常深厚的交往历史,巴中两国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团结一致。感谢此次活动,将我们的声音传递出去,让我们凝心聚力、跨越分歧,共享人类的智慧成果。

封面图片摄影:顾彬 胡妤雅

编辑:马正麟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