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贬教会我们:“降低期待”才是顶级养生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1 13:38 1

摘要:少年时盼着金榜题名,名扬天下;壮年时想着封妻荫子,光耀门楣;即便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指望着儿孙满堂,福寿安康。

人这一辈子,谁还没点期待?

少年时盼着金榜题名,名扬天下;壮年时想着封妻荫子,光耀门楣;即便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指望着儿孙满堂,福寿安康。

这些“期待”,是人之常情,也是驱动人往前走的动力。

但世事这东西,它偏偏就不按你的剧本演。

你越是期待什么,它越是给你来个措手不及。

你心心念念的东西,往往求而不得;你避之不及的麻烦,却又接踵而至。

这时候,如果你还死抱着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期待”不放,那结果多半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最终,把自己折腾得心力交瘁,百病丛生。

所以,在我看来,这世上若真有什么“顶级养生术”,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也不是什么玄奥功法,而是一种寻常却又极难修炼的心法——降低期待。

这道理,咱们不妨从苏东坡被贬黄州那段日子里,品味品味。

01

从云端跌落泥淖,“高期待”是穿心利器。

苏轼这个人,前半生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二十出头就高中进士,名动京师,才华横溢,前途无量。

那时候的他,对自己的期许,对朝廷的期许,对未来的期许,想必是极高的。

他想着要施展抱负,经世济民,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可“乌台诗案”一来,一切都变了。

从一个天子门生、朝廷重臣,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差点掉了脑袋。

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又被一纸贬令,发配到黄州那么个偏远荒凉的地方,做个有名无实的“团练副使”。

这种落差,对任何一个心高气傲的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

如果这时候的苏轼,还死抱着过去的“高期待”不放,天天想着“我本是治国安邦之才,为何落到这般田地?”“朝廷为何如此对我?”“我何时才能官复原职,重返朝堂?”那他会怎么样?

我想,他多半会郁郁寡欢,怨天尤人,要么在悔恨和不甘中把自己憋出内伤,要么在愤世嫉俗中彻底沉沦。

但他没有。

02

苏轼毕竟是苏轼。

他骨子里有文人的清高,更有智者的通透。

在黄州那段看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没有被击垮,反而活出了一番别样的滋味。

这其中的奥秘,若真有什么“黄州日记”流传下来,我想,字里行间,一定都写满了“降期待”这三个字。

首先,是对“功名利禄”的期待降下来了。

他不再幻想什么加官进爵,重返权力中心。

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过是个戴罪之人,能保住性命,有点薄田可以糊口,已是万幸。

他在《前赤壁赋》里写: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境界,哪里还有半分对功名利禄的执念?

他把对外部世界的期待,降到了最低,反而从大自然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和慰藉。

其次,是对“他人理解”的期待降下来了。

被贬黄州,亲朋故旧,避之唯恐不及。朝中同僚,更是落井下石者众。

如果他天天盼着有人能理解他的苦衷,为他仗义执言,那他只会越来越失望,越来越孤独。他索性不再强求他人的理解。

他自己开荒种地,自号“东坡居士”,和农夫渔父交朋友,从他们身上学习生活的智慧。

他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份洒脱,不正是因为他对“他人眼光”的期待降下来了,才得以拥有的吗?

再次,是对“生活条件”的期待降下来了。

黄州那地方,当时是真穷。

苏轼初到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薪俸微薄,吃饭都成问题。但他没有抱怨,没有消沉。

他自己动手,在东门外那片荒地上盖了“雪堂”,开垦了“东坡”。

他还研究起了美食,什么“东坡肉”、“东坡羹”,不都是在物质匮乏的条件下,苦中作乐琢磨出来的吗?

他对物质生活的期待降到了“能活着就行”的程度,反而激发出了无穷的创造力和生活情趣。

正是因为把对外界的种种期待都降到了一个极低的水平,苏轼才得以从现实的泥潭中挣脱出来,把那段苦日子,过成了一首诗,一幅画,一道菜。

他的精神世界,反而因此变得更加丰盈和强大。

03

“降期待”,不是认怂,是与自己和解的智慧

有人可能会说,“降期待”,那不就是认怂吗?就是不思进取,甘于平庸吗?

不是的。

真正的“降期待”,不是让你放弃努力,放弃追求,变成一条“咸鱼”。

它是让你认清现实,接纳不完美,把关注点从外部的“不可控”转向内部的“可控”。

你期待升职加薪,但公司经营状况不好,或者上司就是看你不顺眼,这是你控制不了的。

你若死抱着这个期待不放,只会让自己陷入焦虑和内耗。但你可以“降期待”,把目标调整为“在现有岗位上,把事情做到极致,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这个,是你自己可以掌控的。

你期待孩子门门功课都考第一,光宗耀祖。但每个孩子的天赋和兴趣点都不同,这也是你无法完全掌控的。

你若死抱着这个“高期待”,只会给孩子和你自己都带来巨大的压力。

但你可以“降期待”,把目标调整为“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发现并支持他的兴趣,让他成为一个快乐、善良的人”。

这个,是你通过努力可以达成的。

“降期待”,本质上是与现实和解,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与不可控的命运和解。

它能让你卸下不必要的包袱,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真正有价值、能掌控的事情上去。

苏轼在黄州的经历,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期待”这东西的两面性。

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待,是毒药,能慢慢侵蚀你的心神。

而恰当的、可控的“低期待”,则是良药,能让你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稳。

人到中年,尤其要懂得“降期待”这门学问。

因为这时候,你多半已经看清了自己能力的边界,也看透了世事的无常。

再抱着年轻时的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不放,除了徒增烦恼,别无益处。

学会“降期待”,不是让你活得没滋没味,而是让你活得更通透,更从容,更接近幸福的本质。

这,或许才是苏东坡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人生智慧,也是那“黄州日记”里,真正顶级的“养生秘方”了。

至于那些功名文章,不过是这“养生”之余的副产品罢了。

喜欢文章请点个赞、收藏或者转发,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观点,多谢支持!

来源:欣德健康之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