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绿成金、四海飘香!我省以“三茶”统筹为引领推动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1 13:51 1

摘要:云南作为我国重点茶区,茶文化源远流长。茶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至2024年底,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800万亩左右,有机认证茶园面积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科技引领产业创新之风,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主要特点的新质生产力,推动云茶产业向“新”而行。

云南作为我国重点茶区,茶文化源远流长。茶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至2024年底,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800万亩左右,有机认证茶园面积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科技引领产业创新之风,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主要特点的新质生产力,推动云茶产业向“新”而行。

从“一叶兴”到拓展关联产业“强品牌”,云南深挖资源弘扬茶文化,聚力发展做强茶产业,持续创新提升茶科技,以“三茶”统筹推动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挖底蕴弘扬茶文化

在茶马古道的马蹄声里,茶叶穿山越岭,“东方树叶”的传奇镌刻进亚欧大陆的文明史诗。

从濮人“以茶祭祖”的古老仪式,到布朗族“茶魂树”的生态智慧,云茶超越了饮品的边界,成为活态的文化基因库,见证了云南作为世界茶源中心从边陲走向世界的演进……

如今,云南“‌古茶之源”的概念被广泛认可。从迪庆雪山秘境到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澜沧江流域分布着全国97%的古茶树资源,滔滔江水润泽出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好资源孕育出云南深厚的茶文化内涵。从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到临沧、普洱万亩茶海,这里的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当地各民族以茶为生、以茶为礼的智慧,承载着茶马古道上马帮铃声里的坚韧与开拓。

普洱市思茅区茶马古城里有一家叫“火塘煮水”的小店,茶艺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普洱七道茶的知识。第一道凤凰衔香、第二道人生百味、第三道自然之韵、第四道静水流深……前来品饮的消费者纷纷表示,七道茶入口,品的不仅是茶滋味,更是茶文化。

茶文化带来的经济价值,正不断被释放出来,全省各地大力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印发古茶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行区创建方案,谋划160余个项目,统筹资金近3亿元,推动以茶兴旅、以旅促茶。普洱市推出景迈茶乡、那柯里茶马古道小镇等茶旅项目。临沧市积极打造昔归、冰岛、滇红等茶文旅路线。省级文旅部门在巴黎举办“云腾四海·茗动天下”中国(云南)茶文化欧洲推广活动,并推介一批茶文旅路线,让世界认识云南。通过南博会、茶博会等平台,云南既做好产销对接,又开展茶文旅项目招商活动,激活云茶新业态。

“三化”并进做强茶产业

近年来,云南茶产业正以“绿色”为底色,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通过政策激励和主体培养、品牌培育、市场拓展等有效措施,实现茶园面积、茶叶产量、绿色有机认证茶园面积全国第一。

“在采摘忙肺茶时要保留顶端芽叶和两片叶子,既保护茶树,又能促进新芽生长。”茶农李润说。作为忙肺茶的核心产区,永德县勐板乡忙肺村古茶园内一片繁忙景象。当地政府与茶农、合作社、企业协同发力,以生态保护为根基,以品质提升为核心,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推动茶产业向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春茶采摘季,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冰岛村采取积极措施保护好原生态古茶园,保证茶叶品质,鼓起了茶农的“钱袋子”。省农业现代化重点产业(茶叶)专家组专家、双江县“三茶统筹”研究院执行院长徐亚和表示,将紧紧围绕统一规划,在培根基、强企业、强宣传、强品牌上发力,通过建设合作社,从源头抓好生产。

从古树茶保护到有机茶园建设,从传统手工制茶到智能化生产加工,从茶马古道探访到茶禅养生体验……近年来,云南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基础上,推动茶产业以多元业态吸引消费者。同时,不断深化以“普洱茶”为主的“云茶”品牌战略,推动普洱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云茶成为“可以喝的历史”和传播茶文化的亮丽名片。

强加工方面,去年全省提升改造茶叶初制所1500余个,规范化茶叶初制所达50%以上,培育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9户、省级105户。全省精制茶产量达43.9万吨,同比增长5%,精制率稳定在75%。

拓市场方面,去年我省支持和规范网上销售,抖音平台云茶企业注册超5000家,实现年交易额近100亿元。加大新茶饮市场原料供应,农夫山泉2024年在普洱和临沧投资1亿元建立5家茶叶初制厂,位于景东彝族自治县的首家初制厂已于今年3月31日正式投产运营。“茶百道”与凤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滇红茶园”生产基地。通过为新茶饮市场提供原料生产,既解决了“卖难”的问题,又进一步提高了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工水平。

如今,茶产业不仅是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更是云南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24年,产业发展带动全省茶农人均增收5800余元,同比增长6%。

全链提质做活茶科技

在临沧市临翔区昔归村,无人机化身“空中快递员”,清晨采摘的鲜叶短短几分钟就运达初制所。

忙麓山昔归茶园的茶农们曾因下山难而发愁。今年春茶季,临翔区昔归管理委员会引进无人机,实现昔归片区2600亩高山茶园无人机运输全覆盖,鲜叶损耗率从15%降至1%。

近期,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宝丰乡大栗树茶厂迎来茶叶采摘加工旺季。天还没亮,大栗树茶厂车间内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该厂质检部主任杨斌说:“新产品原料采用省农科院茶科所培育的佛香系列品种,在研发过程中也得到了茶科所的技术支撑。”

除了在原料上“上科技”,在设备上,茶厂投入600多万元建成了自动化、标准化、清洁化制茶生产线。新车间内各道工序采用先进自动化技术,精准控制温度、湿度等参数,实现全流程标准化生产。“今年还计划引进一条精制生产线,两条生产线的投入在减轻工人负担的同时,还能更好地把控和提升产品质量。”杨斌说。

近年来,云南从种业端到加工端不断提升茶科技水平,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种业方面。全省建成1个国家级大叶茶树种质资源圃和4个省级茶树种质资源圃。全省有14个茶树品种进行登记,2024年新增7个。我省选育的云黄1号为首个大叶黄化茶树品种成为全国9个黄化珍稀特异茶树资源之一。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全省推广无性系茶树品种260万亩,其中,云抗10号推广面积达180万亩。

省茶产业专家组组长吕才有表示,云茶产业在稳定面积提质增效的同时,更要加强科技赋能和文化赋力。

守住优势,延链补链。云南不断加大政策引导、以科技赋能提升种植加工水平、加强经营主体培育、积极对接新茶饮市场、强化品牌打造及市场拓展,续写茶马古道铃声新的篇章,绽放云茶独特魅力。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