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部影视剧中的经典桥段,在最近的网传短视频中衍生出荒诞情节:雍正皇帝狠狠打了甄嬛一巴掌,下一个镜头本应是甄嬛立刻跪下认错;视频中甄嬛却突然扛起机关枪,冲着皇帝一顿扫射。
作者:察客
美国音乐人Bruno Mars和韩国歌手Rosé发表“APT.”红遍全球,有网民用AI打造《甄嬛传》版“APT”。(互联网)
中国宫斗剧《甄嬛传》播出13年后,因为人工智能(AI)再度火遍全网。
这部影视剧中的经典桥段,在最近的网传短视频中衍生出荒诞情节:雍正皇帝狠狠打了甄嬛一巴掌,下一个镜头本应是甄嬛立刻跪下认错;视频中甄嬛却突然扛起机关枪,冲着皇帝一顿扫射。
除了《甄嬛传》的宫斗戏变成激烈枪战,还有《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化身拳击手和贾宝玉对打,《西游记》里的唐僧对妖精频频“答应”……这些视频一看即知,是AI在“魔改”(颠覆性修改)。
经典影视作品向来不乏二次创作,在AI技术问世之前,创作者多是通过配音、剪辑等方式制造反差。如今有了AI加持,创作者直接玩起穿越和随意拼接,打造爆款视频。
例如,今年10月下旬美国著名音乐人Bruno Mars和韩国歌手Rosé发表的洗脑神曲“APT.”红遍全球,有网民用AI创作《甄嬛传》版“APT.”,还改编出新版歌词。
中国宫斗剧《甄嬛传》成为AI魔改视频的最常见素材。(互联网)
AI魔改视频大量涌现,相信与AI视频技术的迅速普及有直接关联。
今年2月16日,美国AI巨头OpenAI文生视频模型Sora首次亮相便惊艳全球,经过10个月测试后,星期二(12月10日)终于面向大众推出正式版。不敢掉队的中国科技大厂纷纷打造国产版Sora,例如短视频平台快手今年6月推出“可灵”,而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时隔两个月上线“即梦”。
上述应用的诞生,不仅降低了视频制作的技术门槛,更激发网民无限创意。
央视网今年7月时就报道,不少中国网民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自己用AI二创的名场面,有的来自影视剧经典桥段,有的来自于大家熟知的网络梗图。
报道中,一名博主在视频平台上发布了多支AI爆改影视剧名场面的视频,包括甄嬛喝啤酒、已故文豪鲁迅摸着下巴微笑等内容。他告诉央视网,想要生成这样的视频,流程并不复杂。“只要打开软件应用,不管是图生视频还是文生视频,输入描述词等待生成就可以了。等待时间也不算长,差不多五分钟。”
不过这名博主也提到,AI视频并不是一次就可以生成的,大多数视频在制作中都要反复调整描述词,尽可能细致,比如指明用哪只手做动作、人物吃东西的动作是咀嚼还是啃,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经典影视作品《三国演义》的关羽与《西游记》的孙悟空在魔改AI视频中同框。(互联网)
观察者网引述行业人士说法称,随着AI工具的发展和普及,相比于原创AI短剧,对经典影视作品做AI改编不仅从制作成本角度有较大优势,基于经典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也更容易吸引观众,相关片段的爆火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在以流量为王的中国互联网,逐渐形成这般风气:想要出爆款,就要选那些本来就是爆款的名场面、表情包来做AI视频。《Vista看天下》也发现,网上专门做AI视频的账号,在发布爆改名场面AI视频后,就会开始推荐AI网站或者干脆卖课。
眼见AI魔改视频以假乱真、魔改经典现象频发,中国政府开始出手整顿,批评这些视频为博流量,毫无边界亵渎经典IP,冲击传统文化认知,与原著精神内核相悖,且涉嫌构成侵权行为。
中国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上星期六(7日)发布的《管理提示(AI魔改)》就提出两项要求,其中一项为各相关省局督促辖区内短视频平台排查清理AI魔改影视剧的短视频,并于星期二(10日)反馈工作情况。
另一项要求为严格落实生成式AI内容审核要求,举一反三,对各自平台开发的大模型或AI特效功能等进行自查,对在平台上使用、传播的各类相关技术产品严格准入和监看,对AI生成内容做出显著提示。
对于官方此次出手,中国网民反应呈两极化。赞同一方认为AI魔改亵渎了经典老剧,对此行为不能一笑了之,也要警惕背后的法律风险。比如,使用剧中某些人物形象或演员肖像,可能涉及侵犯肖像权。
但也有网民嫌弃官方“管的有点宽”,认为“AI魔改的标明AI改编就好,并在视频末处放上原视频出处就好,不一定啥都要封”。
实际上,自去年开始,小红书、抖音、快手和B站等平台均采取了自律性的AI标识要求,要求创作者在发布内容前主动添加相关声明,以免误导观众。
今年9月,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网络信息内容传播平台服务的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措施,规范生成合成内容传播活动,包括提供必要的标识功能,并提醒用户主动声明发布内容中是否包含生成合成内容等。
然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当以“甄嬛传恶搞”、“红楼梦恶搞”为关键词在各大短视频平台搜索,许多排位靠前的热门视频均为AI生成,但大多没有做相关标注。业内人士指出,AI魔改视频最主要的问题,是平台没有落实AI标识。
一个《甄嬛传》魔改AI视频的左上角标有“AI”二字,提醒观众视频由AI参与创作。(互联网)
如何鼓励甚至强制要求创作者标识AI视频,可能是中国政府和各大平台下来要伤脑筋的地方。
至于经典影视作品能不能被魔改,除了要注意是否侵权和尊重原著,也应考虑到不同世代有不同观影习惯。有人精辟总结:80后,电视放什么就看什么;90后,想看什么就搜什么;00后,想看什么就用AI做什么。
这些爆改名场面AI视频,或许还能继续火一阵子,不少人刚开始刷到感觉有意思,后来可能就会直接划过。
不管是甄嬛与雍正一起大唱神曲,还是孙悟空与关羽同框,不得不佩服这些脑洞大开的创意,也因为有了AI,才有实现的可能。
来源:早报网